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效
(2017-01-05 06:32:27)
标签:
空空布衣-周雅梅 |
分类: 学习方法 |
学习不是简单地做题,反复考试,机械地背诵,不停地抄写。教师甚至要求学生把书背得滚瓜乱熟,倒背如流。这些方式不够科学。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效,应该建立在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教导、学习思维开发、学习兴趣诱导等方面,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一、转化学习内容呈现的形式,变成孩子可以接收的模式。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效,应该先从兴趣诱导入手,只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孩子才会有更强的专注力和持续地探索意识。孩子对学习的内容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喜欢的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喜欢的是知识有趣的呈现方式。
就好比我家的仔仔,他本身是从不吃红萝卜的。每次炒菜,只要是红萝卜,他就会充满了排斥的态度。无论我怎么严厉地叱责,或者大发脾气进行恐吓,甚至强行地塞入他的嘴巴里,都无济于事。他趁我不注意,要么是偷偷地吐了,要么假装咀嚼反正不吞咽。可是,我意外地发现,楼上的邻居包了有红萝卜的肉包子后,送给我们之后,他竟然大口地吃掉了。更加惊喜的是,人家的红萝卜饺子,他能够吃十几个。萝卜变换了样子,他不挑食了。今天,我如法炮制,把红萝卜切碎,和葱、姜块、肉混合着,儿子破天荒地吃了十几个饺子,创了他吃饺子的最高记录。平时,他一般只吃三四个,而且把饺肉馅吐到一边的。这次是连皮带肉馅一块儿吃,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二、建立亲子比读的竞争机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要让孩子多读几篇儿歌,他总是找各种搪塞,要么去上厕所,要么跑到阳台上,总要游说一番才行。但是,如果我和孩子一起比赛诵读,他的积极性立马升高了。孩子喜欢游戏的方式,更喜欢我和他相互学习。我们母子一起探讨,学习就充满了乐趣和温馨。
比如背诵《九九歌》,他是不情愿的。觉得那首儿歌没有意思。可是,当我给他解释了儿歌的具体内容后,他立即意识到这首儿歌的价值。周末刚巧是一九,我们就在街道上边走边背诵,有些地方竟然遗忘了。我背诵一次,他背诵一次。背诵到卡壳的地方,我就故意卖关子,引起他的好奇心,非要完整地诵读下去。回到家里后,他翻开了《日有所诵》,然后大声地诵读了几遍。我顺便提问:“哪一个九是最冷的啊?”孩子摸了摸头,嘴巴一张,胡乱说了一个答案。我继续提醒,让他从儿歌里面找一下。儿子再读了一遍,开心地回答:“妈妈,是三九四九。”为了防止他是乱蒙,我就继续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得意地回答:“三九四九冰上走。河水都结冰了啊!”理解了的内容才有价值,探究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这样孩子最终才有学习的动力。当他阅读中,稍微遇到点难题的时候,就直接告诉答案,就会把孩子的探索之路彻底堵死。长此以往,势必养成懒惰的学习品行,不会积极主动追寻答案,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三、不断开发孩子的思维模式,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学习的过程是思维的运作。成绩差的孩子,思维通常会比较僵化,不懂得变通之道。只会用一种死办法解决,重输入忽略输出。字词佳句装了满脑,就会不运用。成绩好的孩子,通常思维比较灵活,善于推理和迁移,模仿和借鉴,转化运用的能力比较强。
在识字教学中,仔仔喜欢观察字体的形状,今天叫他写“铲”字,他立即开口说:“这是个形声字。”回答让我有些刮目相看。肯定在学校里,语文老师也教授过,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能清晰地辨认出来,还是挺不错的。
他喜欢听字谜,兴趣浓厚。这些都缘于我经常爱编字谜,来促进他识记汉字的积极性。“广”字的谜语是:“一点一横长,一撇下南洋。”“休”的谜语是:“有人靠在大树旁边睡觉。”至于“合字,则说了杨修的聪明机智,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讲了一人一口酥的故事。在我的熏染教化下,孩子也能自编谜语随机考我,让单位的同事们捧腹大笑。比如,他昨天下午给我说了一个谜语:“小朋友藏到滑滑梯下面。打一个字。”我猜了半天,也不对。孩子淘气地告诉我;“妈妈,是有。”我大吃一惊,这是什么逻辑。孩子给我解释:“月亮上面那个偏旁就像一个一个滑滑梯啊,月亮和月亮组合在一起就是朋友的朋,朋友的一半就是月字,另外一个月亮躲起来了,只有一个月亮。”听完这种生搬硬套的注解,我也是晕了,太有才啦!
总之,孩子的学习不可操之过急,既要注重方法,还要保留他们的天性,一张一弛,循序渐进。以儿童的方式引导,以游戏的形式渗透,以竞争的模式创设,多在具体的情境中还原知识的产生,让他们乐学、爱学、善学、会学。家长必须转变理念,亲子共进,把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配合学校,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这是家校共同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