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醉人是语文
(2016-12-21 06:37:02)
标签:
刘国辉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具有迟效性,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就像养蚕,幼年期喂之以桑叶,待成年后自然吐丝。又像酿酒,时日到了,自然酝酿而成。而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却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中进行着。硬逼蚕宝宝吃一口叶子吐一口丝,把蚕都养死了;教了就马上测试孩子,就像老打开盖子来看,结果把酒都酿坏了。
2.阅读所有的优秀文学作品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个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就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笛卡尔,法国著名哲学家)
3.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注重课内,忽略课外。课内也大都在“精读”上大作文章,充其量在“略读”上进行一下尝试,很少在“速读”上深度研究。一些文学大师在回忆自己小时候读书时,都有惊人的相似:即很多情况下都是“连滚带爬”地读,老师不怎么管,但自己也读得不错。温儒敏教授在谈到小学读《西游记》时有过一段描述:很多字都不认识,按照现代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几行就查字典,大概也就读不下去、趣味索然了。所以那时的读法多是跳着读,猜着读,大致能懂就一气呵成读下去。小孩子嘛,看到写风景的跳过去,看到诗词也不去管,遇到写妖怪的就多看两眼,很快读完一本,就有信心了。后来又读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包龙图什么的,阅读面就上去了,读书的兴趣也有了。因此,对学生来说,要大力倡导课外阅读,但不能都是精读,在很多时候,应当是“连滚带爬”地读。语文老师应当鼓励,而且给方法。
4.特级教师于漪总结百年语文教育所走过的历程时指出,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何而来?依我看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千年的积淀,百年的探索,世纪末的大讨论,跨世纪的思考。千年的积淀里有“四个注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需要我们关注。其一是注重读书感悟,其二是注重整体把握,其三是注重熏陶感染,其四是注重积累沉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