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种浪费 “值”!

(2016-12-11 06:56:00)
标签:

东写西读

分类: 课程与课堂

[转载]这种浪费 <wbr><wbr>“值”!

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问题,“浪费点时间”让学生讨论是处理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讨论才会有碰撞,只有碰撞才会有共鸣,才会有学习的生成。课上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呢?

一内容方面

难以理解的需要讨论

每一节课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难点,这些内容学起来是难于上青天,如果讲得过快,对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是过眼云烟,在他们脑中根本留不住任何痕迹。如果放慢脚步,适当的留出点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或许能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印象,或许就能理解了。遇到这样的内容,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应该是一个明智之举。

容易出错的需要讨论

  哪些问题学生容易出错?容易犯什么样的错?如何避免学生再出错?这是教学的关键。这样的内容设计一些“正反”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亲自进行对错的抉择。这样虽然“浪费”点时间,但学生理解深刻,过目不忘,而且以后不易出错。

规律生成的需要讨论

  “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做一个个单独的题,而且还要学会把10道题做成一道题,要让学生通过做这10道题要归纳成一类题。这种规律的归纳不是教师硬硬的塞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寻找树木和树林的不同,进而归纳出存在的规律。规律是学生讨论找出来的,而不是教师送给的。

二时机方面

精力分散时

 学生在课上的精力集中是有限的,上到20分钟后,有的学生可能就走神了。老师讲什么都听不进去了。这时不妨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可以收回学生精力,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发困时

当学生发困时,教师怎么讲都是对牛弹琴。有经验的教师可能会进行提醒,但这时让学生讨论讨论,检查检查,也不失一种驱困的好方法。

学习掉队时

 课上只要看到学生眉头紧皱,表情僵化,甚至出现急躁情绪。这足以说明学生是跟不上了,老师讲得内容不理解了。作为教师要尽快停下来,让学生相互讨论讨论解决一些疑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讨论才会有碰撞,只有碰撞才会有共鸣,才会有学习的生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