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的规律——自作自受

(2016-11-14 07:02:16)
标签:

贾老师的工作室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转载]人生的规律——自作自受:人生忠告9

     曾仕强,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曾仕强教授通过深入研究胡雪岩一生的成败得失后悟到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规律——人生的铁律:因果相袭、自作自受

     [转载]人生的规律——自作自受:人生忠告9

    我认为曾教授总结得非常好。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你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每一次选择都铸就了人生的最终结果。正像路遥在《人生》中引用的柳青的那句话:“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转载]人生的规律——自作自受:人生忠告9

 

      

    曾仕强教授说:“ 胡雪岩从小抓住机会,练就了一身的本事。他到了27岁,就当了老板。大家可以看到,他1岁到13岁,是他的童年,是在家乡过的,基础很稳固,13岁以后,离开家到外面去当学徒,学功夫,到了二十几岁,居然自己当老板。有的人会措手不及啊,因为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不是很扎实的话,突然间让你来当老板,你也不知道怎么领导,你也不知道怎么经营,但他都是一步一步,把这一步做好了,然后再学下一步。所以我们从这里得到一个很好的道理,就是说人最要紧的时时刻刻充实自己,问自己你准备好了没有,常常问自己,你准备好了没有?我准备好了,没有机会,无所谓啊,那也不是我能控制的。有了机会我就不会丢掉啊?我抓住机会我就不会造成自己的后患啊。有人没有机会还好一点,有了机会就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了,那才可怜呢。”

 [转载]人生的规律——自作自受:人生忠告9

http://blog.sina.com.cn/u/4cbd50d50100fvdl

 

浮躁心

[转载]人生的规律——自作自受:人生忠告9

美国管理学者博恩·崔西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

假如作一换算,只要你能在一个特定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但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投入3分钟,那就什么也不是。

对上述数据,我难以断定是否经实证研究,却宁肯相信结论的合理性。当今时代已被浮躁心态所弥漫,能沉下身子“十年磨一剑”的实属难得。浮躁的人心猿意马,凡事急于求成——创作希望一鸣惊人,比赛只想一招致胜,经商贪图一本万利,当官渴望一步登天,甚至连看书也一目十行。总之,一切都“快”字当头,只为着立竿见影、马到成功。

浮躁的蔓延,让无数人失去做事的耐心和恒心。一方面,从企业产品到学术论文,从财务报表到统计数据,频繁地造假、“掺水”、放“卫星”。另一方面,个个迫不及待、见异思迁,一遇到障碍,即半途而废。于是,我们惯常看到3分钟热度,而要保持5年、10年、15年的专注,则越来越可称为“传奇”。

为何这么多人拥有一颗浮躁心?应该说,它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背景相关。由于利益结构的大调整,人们仿佛面对新一轮的“洗牌”,谁都希望抢得先机。特别是见了形形色色的走红、暴富现象,就更会滋生一种易动、急躁的病态心理。通常而言,浮躁具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又不愿为之作长线付出。这使人们习惯于变幻目标,今天向东,明日往西;或者挖空心思抄近路,总想在“短、平、快”中出人头地。

然而,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若一味压缩过程,就等于扼杀结果。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可能在短期内生出虚假的“繁荣”,但它很难持久,若有风吹雨打,顷刻便显出原形。

浮躁堆起的脆弱,在于缺乏时间的积淀。因为凡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先前都需要时间的投入。这好比一贴中药,即使各种名贵药材齐备,也省不了一个个时辰的煎熬。相比之下,浮躁只能带来低水平的重复,却无法造就真正的卓越。因此,做事需脚踏实地——北宋司马光便是这一成语的原始主人。从48岁开始编纂《资治通鉴》,他以圆木为枕,睡觉只要一翻身,头便落枕惊醒,即可起身修史。如此呕心沥血19载,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而未等书卷出版,司马光便已去世,但正是这部心血之作铸就了他的不朽。

浮躁既然不足以成事,为何又层出不穷?这源于人天生的惰性,总想以尽可能少的精力与代价,赢得最大的收获。当听到一些人的成功故事,尤其是见识了社会上诸多的投机取巧,便希望加以复制。但是,人人都有具体情况,别人的成功自有别人的机缘,有的终南捷径并非谁都能走,很难按图索骥。总之,做人终需立足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由此乱了心神。

毫无疑问,人生不是一场短途冲刺,步伐快慢绝非第一位,而贵在坚持到底。恰如人的成就主要不靠天份,更需专心致志和一份能够补拙的勤奋。因为对走长路的人来说,方向对就不怕慢,只要不停走下去,肯定能到头。反之,若浮躁地乱碰乱撞,则是自我折腾,极易将路走偏,最后不得不回头。

拒绝浮躁,关键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现代人总忙忙碌碌,大家习惯于跟着社会风潮,整天在场面上应酬、消耗,却无暇听内心的声音。不少人浮躁,并非因浮躁带来快乐,而是要活给别人看。为了所谓的脸面有光,人们追名逐利,宁肯做力不从心乃至违背本意的事。急功近利,必然会急火攻心,许多人便在浮躁之中迷失了自己。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先有静气,甚至不可缺一段寂寞的时光。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否则,总处热闹之地,极易随波逐流。而忍受寂寞,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守候成功。我们只有经受过冷板凳的磨练,忍耐了走弯路后独自疗伤的苦痛,才能收获极宝贵的心路历程,让自己知晓真正需要什么,值得追求哪些,从而平心静气地面对当下,也更有定力去拓展未来。

《无量寿经》有言:“动作瞻视,安定徐为”,明示人不应浮躁,行为处事需安详、淡定,慢慢地为之。可世界瞬息万变,慢又容易失去机会,那么此话对普通人是否适用?进一步说,拒绝浮躁是否意味着拒绝功利?

毋庸回避,功利之心是绝大部分人都有的。但应该看到,做事就像耕耘,5年有5年的收获,10年有10年的结果,却休想靠3分钟取得回报。纵然从功利的角度,每个人一生能做的事其实很有限,真能做好一件已是大幸。与其四处出击、浅尝辄止,不如瞄准一处,稳扎稳打地做。“安定徐为”的落脚点是“为”。当克服了心浮气躁,人们的姿态将从容许多,也能丢开患得患失。若如此,“徐为”反倒让人埋头深耕,在不问收获中成就更有建树的大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