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和俞敏洪
(2016-11-06 06:40:33)
标签:
刘杰锋 |
分类: 视点.争鸣 |
两篇文章都很长,我只能记下最能触动我的文字,并略发感慨。
先说朱文。
“就师生关系来说,现在教师和学生是分离的。教师更多的利用权威、用分数来威逼孩子,或者用功利化的师爱为手段、用世俗化的成功为诱饵来控制学生。”
这段文字触动我的,是这么几个字——“功利化的师爱”。忽然明白,并非所有的师爱都是纯洁的,当“师爱”,有一种压力,有一种企图,有一种目的,有一种灌输学生、控制学生的借口时,它是丑陋的。
最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亲切自然、隔而不远、敬而不畏、清淡如水。
“面对教育中的诸多无奈,很多教师产生了无力感,然后通过批评发泄自己的不满,通过批评来显示自己的向往,然后又缺少行动。”
缺少行动,眼高手低,纸上谈兵,这类教师中有一个我。我有一个特点:批不到要害,谈不出门道,做不成实事。
“作为一个教师,他应该不断地向自己生命的最深处追问,我来自哪里,我要走向哪里。我觉得这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我的生命价值是什么?我的天命是什么?我的使命是什么?”
追问,很多时候,我不再追问。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行走,低头不语,不问蓝天,不问教育,不问自己。这样的时间久了,没有了反躬自问,没有了追根究底,生活的平淡和生命的庸常“每天照样升起”。
再说俞文。
“在普通生活中发现美好,是人生成熟的标志。”
这句话,我一见倾心。它既传递出写作的基本道理,又告诉人们走向成熟的路径。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你不经历就没有体验,就没有体会和感悟。”
这句话,同样传递出写作的基本道理——生活很重要,但经历更要;经历很重要,但体验更重要。
“我们有时候觉得很孤独,但有时候你会发现,孤独正好是幸福的体现形式,正好是一种美的体现。”
孤独,是这一种幸福,是一种美。这种观点,我第一次见到。
“有影响力的教师在任何地方上课,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影响力的教师,不管自己认为教得多么好,都不会有学生喜欢。影响力是根据下面几百双眼睛来决定的。”
读这样的文字,很容易想到我自己。在学生心中,我有影响力吗?无解。
“一个人的精神必须要有支撑点,而最好的支撑点就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我的青春早已逝去,一个大男人现在还谈理想,不觉得可悲可笑吗?但如果现在还不谈,那生命岂不更苍白更荒唐?
这是一个夜晚,告诉自己:不要等到摔倒了,才记得别人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