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父亲钻研家教自创“梯子理论”和“养金鱼理论”

标签:
上海 |
分类: 家长学校 |
进才实验中学有一名学生家长,他的孩子从该校毕业已有5年,他还每年为该校的学生家长开设讲座。
这位家长叫严景秋,他既无教育专业背景,也不从事跟教育相关的职业,却努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家庭教育业余讲师,他将自己的育儿经验和体会写成了《四十而惑——“无为而教”的家庭教育秘诀》一书,进才实验中学校长还专门索要了四十余本,分发给学校的每一位班主任。
日前,本报记者对严景秋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如何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一名家庭教育讲师。
开设家教讲座,自创家教理论
2005年,严景秋看到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培训班,早就想修学心理学的他参加了8个月的培训,最后顺利拿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毕业后,严景秋有了底气,他毛遂自荐,向女儿所在中学的校长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为学生家长做一场讲座,他还向校长递交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讲座PPT
《育儿心经——如何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没想到,校长很快采纳了他的讲座提议。于是,一场由学生家长主讲的讲座开讲了,当时,老师和家长们都感到耳目一新,一致叫好。后来,他还给该校初三学生家长做过考前减压心理辅导讲座,没想到,他的讲座做出了口碑,女儿初中毕业已有5年,他仍坚持每年去学校开设讲座。
严景秋的讲座之所以有吸引力,他自有“撒手锏”。在讲座中,严景秋常常和家长分享他自创的家庭教育理论。严景秋说,孩子就像是站在梯子上的人,孩子能否登得高,梯子很重要:第一,梯子的两只脚代表夫妻双方,如果夫妻双方身体健康、心智健康,这些就是孩子健康的基础;第二,梯子间的横杠代表夫妻双方的关系,如果夫妻关系稳固,那么这把梯子无疑是结实的,孩子在和谐的氛围里长大,就不容易出问题。这就是他的“梯子理论”。
严景秋还有一套“养金鱼理论”,强调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严景秋说,要把金鱼养好,第一要水好,第二要给金鱼喂食适度,吃多了金鱼会死,对于儿童教育环境来说,水代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是家庭环境好,可以保证70%的水是优质的,20%是学校,剩下的10%是社会。严景秋由此提醒家长,“养金鱼理论”的要点之一是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要点之二是适度“喂食”,根据孩子的特质去引导孩子发展。
辅导问题个案,成为“神奇教练”
几年下来,严景秋做了上百场家长辅导讲座,又义务担任了浦东联洋社区“彩虹中心”的心理老师,许多家长慕名找到他。在2006年最初涉足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时候,严景秋的妻子有些怨言,“你把自己女儿管管好就行了,老是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干什么”。不过,他的妻子在听说了一个成功案例后迅速转变了态度。
这是严景秋辅导的第一个学生,她在几次咨询后不仅停止了早恋,和母亲的关系大大改善,成绩也逐步提高,最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中学。来向严景秋“报喜”那天,女生的妈妈兴奋地说:“严老师,我家女儿成了班上最出人意料的一匹黑马!”这件事情让严景秋的妻子深有感触:“我发现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别人生命中的贵人,我鼓励你去帮助更多的孩子,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贵人。”
在家人的支持下,严景秋尽自己所能地帮助每个求助者,并跟踪每一个案例,他在撰写《四十而惑》中写了16个真实的故事。在许多受过帮助的家长看来,严景秋是一个“神奇教练”。
很多点石成金的案例源于严景秋的沟通方式。曾有一个男生在初中时是个优等生,到了高中,成绩大幅度下降,家长很着急,却怎么也找不到原因,孩子总是支支吾吾不愿回答。到了严景秋面前,孩子依然敷衍,严景秋便问了一个问题:你平时手淫频繁吗?男生很惊讶,感到自己的秘密被看穿了,他点点头承认自己手淫很频繁。随着谈话的深入,严景秋慢慢找到了症结所在,这个男生看了黄色视频后沉溺于手淫,才导致做什么事情都注意力无法集中。男生觉得无法启齿,也无处倾诉,于是越陷越深。
还有一名成绩优异的女生因为和好朋友在学习上的竞争引发焦虑,她找到了严景秋。严景秋问她:你觉得你们的竞争关系是马拉松还是拳击?女生坦言,是拳击,她觉得只有把好朋友打败才行。严景秋告诉她,良性竞争应该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你死我亡的对抗,这样才能让人进步成长。一番比喻,女生的心结瞬间打开。
热衷公益慈善,身教重于言传
记者问严景秋,怎么定义成功?严景秋的答案是,找到人生的平衡点就是成功。在女儿严晨丹18岁生日时,严景秋送给她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十句人生感悟。其中一条人生哲语这样写道:“要达到和谐的人生,第一步是找到平衡木上的中心点,这就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和谐人生; 有能力可以往平衡木的一端方向发展,走得最高,前提是另一端得有人心甘情愿地为你支撑。”
严景秋把这份礼物打印后塑封起来送给女儿,陪伴其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回顾过去20年培养女儿的过程,严景秋自称是“无为而教”。其实,这所谓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更多地体现在“身教”上。
严景秋除了从事公益的家庭教育讲座外,还热衷于慈善。严景秋说,做讲座、做咨询,每次总会收到一些费用,但是,他总是把这些钱以求助方的名义捐给公益基金会。做慈善,常招来沽名钓誉的质疑。严景秋却说:“我不管任何质疑,只要脚踏实地做就好。”
通过做慈善,严景秋希望打破孩子教育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所以,他很早就把女儿拉进来一起做公益,比如女儿高中时,严景秋特意让女儿号召全班同学给公益基金会捐书,后来,他又带她去宝贝之家孤儿寄养店看望孤儿……一开始,女儿只是被动地参与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也慢慢被这些故事感动。
初三生日时,严景秋的女儿严晨丹把本该买蛋糕的200元钱买了一个玩具,捐给了患有心脏病的儿童;高三那年,严晨丹得知一个为巴基斯坦女留学生筹医药费的公益项目,便主动要求捐500元,还问爸爸够不够?严景秋很高兴,他告诉女儿,重在参与,500元对你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捐款,严景秋欣喜地发现,女儿学会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