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历是土壤,思考是肥料

(2016-10-12 06:34:21)
标签:

贾老师工作室

分类: 家校共育
经营与创业

经历是土壤,思考是肥料:创业经33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种子要发芽离不开土壤,小苗要成长离不开肥料。可有多少自觉的父母在得到爱情的结晶,把像白纸一样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来时,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土壤和持续的肥料呢?

在当今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成功人士给普通大众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成功学大行其道,成功者的书籍大卖、节目热播。我在持续的关注与感悟当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经历是土壤,思考是肥料。

现成的例子比比皆是:闻名全国的新东方CEO俞敏洪出身普通农民家庭,父母没有因为他读书很忙很辛苦,就给他搞特殊不用下地做农活,而是拿他当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一样对待,与父母一起下地插秧,在他充分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后,告诉他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在家种地为生。当一个人得到生活的真切教育后,比一万句高调空洞的说辞都来得有效,俞敏洪自然不用父母再多说什么,他懂得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他传奇般的经历和留学之父的光环背后,是艰苦的生活给他的成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父母的教化使他思考人生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由此反证的是,为什么当下有那么多的生活太过安逸的孩子害怕吃苦、不愿读书,只图享乐、安于现状,甚至麻木不仁、没有目标,更谈不上前进的动力了。我们做父母的是该时常反问自己:孩子在我们亲手营造的温床上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吗?我们为孩子张开的羽翼能够护佑他们一生吗?我们的家人是否有足够的坚强和能力抵抗生活中的大风大浪?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不能让孩子早些明白这一点,无异于在他的幼年期错过学习走路和说话的后果。尤其严峻的是目前的学校教育知识量大、衔接性强,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这就是许多孩子学习吃力、甚至掉队的原因所在。到了中学又开了许多新科目,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数理化,数学没学好连累其他理科都下水,出现了到高中后很多孩子选学文科的无奈之举。

还有一个成功人士的例子:搜狐CEO张朝阳。他的家庭条件虽然没有让他像俞敏洪那样吃了很多苦,但他的父母给了他一片很宽松很丰富的成长空间,他不仅度过了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也养成了一个爱思考的习惯。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年仅九岁的他就时常想事想到失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父母在经济并不宽裕的八十年代,不拘泥于书本的教育,带他到大城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引导他往更高的目标奋斗。良好的心态和自信使他在中学的学习中后劲十足、后来居上,不仅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还考取了当时中国仅百个名额的公费留学生,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理性的思考最终使他弃研从商,不断地寻找出路和定位,做出了从科学家到实体总裁的完美转换。

试想如果孩子只在很小的圈子里活动,不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接触外面的大千世界,更糟糕的是沉醉在电视、电脑的虚拟世界中,他们怎么会有感性的认识来接受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又怎么会对五花八门的学科产生兴趣,并由此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也是时下许多孩子思想复杂却很幼稚、头脑僵化缺乏活力和朝气的根源所在。如果苦于孩子的脑瓜不开窍的父母们换个角度思考对策,别把孩子只关在小家里:让孩子多接触同龄的伙伴,鼓励他结交优秀的同学为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他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极进取、赢得自信,并在交友中使他体会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快乐;如果父母们换个方式教育孩子,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博物馆,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好处。那里是他们汲取知识养料的绝佳去处,在充满乐趣的畅游中,他们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得到了知识和常识,懂得了热爱学习和生活。你为孩子打开的每一扇窗都会在将来为他多铺就一条前进的路。

再举一个曾任亚洲微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的例子。他总结的成功三要素是:TQ、EQ、加阿Q(就是好的心态:平和、宽松加精神胜利)。张亚勤的成功从15岁就开始了,那一年他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最小的一名大学生。而他却是从5岁丧父的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母亲很早就告诉他:咱家没有什么背景和依靠可言,你要有一技之长,将来才有立足之地。在妈妈和外婆的严格教育下他发奋努力地学习,养成了自立自强的品格,不仅去外省上大学不要母亲陪送,连行李也是跟同学一起到车站托运的。妈妈放手让孩子早早锻炼的魄力令人钦佩。更可贵的是他的母亲并没有怀着虚荣心左右孩子的兴趣与选择,而是不断地告诫他:你只是个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使他在大学里完全凭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并在良好的心态下轻装上阵,最终学有所成。同时在做人方面母亲也起到了关键作用,8岁那年有一次他和母亲经过一户人家,他笑话人家的短处,母亲当即严厉地批评并告诫他说:“人有短不能揭,人有私不能说。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正是这样的优秀品质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美国华盛顿大学最年轻的电气工程学博士,以及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最年轻的院士。

在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后,感触最大的就是我们该如何成为合格的家长,更好地引导、帮助孩子,既给他们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土壤),又滴灌式地给予持续的推力(肥料)。孩子是我们带给这世界的一粒种子,我们的爱心是让种子发芽的甘霖,而这棵小苗将来能否成材,完全取决于我们制造怎样的土壤和肥料。要想种出好庄稼,水分和肥料都要拿捏得很精准才行,贫瘠干旱(忽视放任孩子的教育)、大水漫灌(过度溺爱孩子)同样危险,而如果缺少了肥料(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就如同一部汽车的引擎停止了转动,只能落得抛锚的境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