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轻视“小副课”成不了“大气候”

(2016-09-06 11:04:09)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轻视“小副课”成不了“大气候”

阚兆成2016-09-05 16:09:03

在中小学,“主课”、“副课”的叫法十分流行。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课”,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社会、安全等是“副课”。在初中,一般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称为“主课”,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美术、音乐等称为“副课”。在现实教育中,凡是升学考试课程便是“主课”,凡是不关升学考试的课程便是“副课”,课程的“主”、“副”成了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产物。

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为受教育者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奠基的,从党的教育方针来看,基础教育开设的课程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所谓“主课”只涉及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几乎与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无关。因此,只重视“主课”是片面教育,对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对比一下西方国家所开设的课程就会发现,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是没有“主副课”概念之分的,每所学校都会开设园艺、电脑、驾驶、缝纫、烹饪、木工、机械、摄影、绘画、乐器等丰富多彩的实用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技术课程与所学知识密切沟通,打通“学”与“习”的联系,使学以致用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

比较中西教育就会发现,“学以致用”虽然是我们国家的教育原则,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并不好,学生在学校里学、在家里学,在黑板上做实验,动手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学习几乎变成了一个字“学”。然而,西方国家的学生,课程内容虽然少且简单,但技术类课程多、实践动手的机会多,比较充分的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中西教育的不同做法,其实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不同对待,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完整表述的知识,如事实、原理、概念、理论体系等;隐性知识是难以用语言、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等方式表示出来的知识,如经验、技术、技巧、能力等,其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力。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被动灌输、主动参与等形式获得;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切身体验而获得。有关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最重要的密码就是“隐性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多年来,我国教育倍受诟病的实质就是 “传授有余、实践不足”,把课程分为“主副”,然而,那些被轻视的“副课”恰恰是一个人成长发展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正是所谓的“出真知的实践活动”。

《英国:最优秀的学生在运动场上》一文写道,欧洲的思想先驱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体育运动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强调体育和音乐对于形成儿童德行的影响,主张“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化体育的思想基础。思想家们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充分发展的人,体育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将课程按照考试与否分为“主课”与“副课”,在理论上没有根据,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这种分类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在作怪,是对教育本质、学习本质的误读。“副课”承担着一个人成长成功的重要密码,轻视“副科”就使学生们失去了最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就增加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难度,学校不仅步入了办学的误区,而且也培养不出优秀人才,这种学校不能算办得好,因此,轻视“小副课”的学校成不了“大气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