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操控的“高考一本上线数”到底算个啥质量
(2016-08-14 09:23:50)
标签:
阚兆成 |
分类: 阚侃教育 |
“喜”从何来?很多“喜”是一个人为操控的数字,看似数量在提升,其实质量并不一定提高,相反,很多地方的质量在下降。简单分析一下就清楚了。
首先,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本科一批计划为31522人,2003--2008年大体控制在4万人左右,2010年本科一批计划47890人,2012年88401人,2016年104195人。从2010年到2016年六年期间本科一批计划增加了5万多人,每年增幅为19.6%。仅2016年就比2015年增加了18877人,17个市平均就要比上年增长1000多人。对比这个六年翻番的增长幅度,有多少单位和学校是正增长呢?
其次,本科一批按1:1.2的比例投档,有的县或学校录取数达不到上线数的70%,有30%左右的上线学生不能被录取,这进一步说明,一本上线数不仅不等于质量,而且还反映出教学及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和漏洞,因此,把本科一批上线数等同教学质量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再次,连年增长的一本是哪里冒出来的?把二本变成一本,把三本变成二本,把专科生成三本。这样大家看到的是每年一本数都有提高,不少普通高中学校满足于“教学质量”的连年提升,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为增长的数字感到满意,其实,数字增长的背后是大家放松了对质量内涵的思考和探索。
教学质量是对教学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宏观质量是教育结构、教育发展状况与水平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与期望的程度;微观质量是每个学生的教育状况适应社会大众的期望与要求的程度。教学质量的核心内涵是,受教育者所受教育在帮助和引导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和进行人生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程度。本科一批计划数量仅占考生数的六分之一左右,按照面向全体教育质量的含义,这个数量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差距。
本科一批计划数量是人为因素使然,连年增长的本科一批计划数字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具有比较功能,但绝对不能和教学质量划等号,把眼睛紧盯在本科一批上,往往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忽视办学的最大效益。本科一批上线数仅是个数量而不是真正的质量,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观、普通高中学校的质量观应该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