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语文?
(2016-07-15 15:59:09)
标签:
杏坛鄙者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话题一:语文的回归
大家好,我叫宋英民,邢台一中语文老师。我热爱语文,喜欢教育,我的座右铭是:享受教育的快乐,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作为邢台一中的语文教研组长,很多人曾经向我求证,高考语文分数是不是会提升到180分。关于这个说法,我也曾信以为真,心中还曾经有过小小的激动。怎么说呢?多年在夹缝中的语文终于要扬眉吐气了,看谁还敢不重视语文?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真不知道哪个省市的语文高考分数是180分。呼声最高的北京市今年高考语文分数依然是150分。而河北省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正式公布,从2018年新高一开始实施,文理不再分科。2021年,我省迎来新一轮改革的首次高考,不过,语数外三科的分数依然是各150分。外语可以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最好的那次计入高考总分。
尽管语文分数没有提升为180分,但是提高对语文的重视已经成为很多教育专家有识之士的共识。相信在未来的考试中,语文考试会越来越侧重能力的考查,语文素养深厚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语文考试中拿到高分。
去年12月初,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了“新课程语文教育改革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都是全省各地市的特级教师和语文名师。我因为跟文学院的王永祥博士认识,也有幸参加了那次会议。
在那次会议上,代表们先聆听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长、首席专家漆永祥教授的报告。漆教授是全国知名专家,他的话甚至可以代表未来语文的教学和考试的走向。漆永祥教授说,提高语文的地位不是简单地提高语文分数所占比重,如果不能让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语文就是提到300分,也不会真正让学生重视起来。未来的语文考试题目不能出得太简单,必须有二三十分的难题,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能力高的学生考高分。什么样的学生算是语文能力高的学生?就是那些读得多,写得多,爱思考,见多识广的学生。如果题目没有一定的区分度,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和低的学生在语文分数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就会打击那些真正爱好语文的学生的积极性。
尽管漆永祥教授谈的是自己对未来北京语文高考的预见,但是同样也提醒了我们河北的老师。在谈论会上,河北省教科所的语文教研主任张瑾琳老师说,河北省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标准草稿已经拟定得差不多了。未来语文高考的唯一依据就是即将出台的新课程标准。张老师说,未来新课程标准相对于过去来说,或许是颠覆性的。简单说,就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目前已经公布,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作为家长和学生,我们无需对这些专门术语进行深度解读,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未来的语文考试,就是要让那些真正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得高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的孩子的读、写习惯。中国古代的那些人才,很多就是读书多、文章写得好的人。
让真正的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语文的回归”。
话题二,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经常被问道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学好语文。关于这个问题,我真的是无可奉告。因为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小学老师说过,初中老师说过,高中老师依然在喋喋不休的说,就是两个字——积累!
古代儒家圣贤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不经过长期积累,要想获得水平的真正提高是不可能的。就当前的高中语文学习来说,至少要在这五个方面多积累。
第一、多读书。(博览群书,扩展视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各个学校给语文的时间都很少,甚至很多班主任严禁学生看课外书。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学校和班主任,但是我们可以重新选择阅读的内容。其实,我们的语文课文,我们的读本,我们的选修教材,身边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包括字典词典都可以拿来阅读。能把手头的这些书多读一些,同样也是阅读方面的积累。当然,如果有条件,浏览一下近期的报纸也是不错的阅读习惯。)
第二、多背诵。(其实,如果没有条件多读书,那就多背诵一些诗词歌赋,散文名篇。有人说,语言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网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背诵,最好的学习方法”。背诵是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办法。也许有学生说,我没有时间去背。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不善于抓住时间。除了每天大块儿的时间,还有很多零碎的小块时间,只要把这些时间都用上,那么用一半,语文和外语的背诵没有任何问题。)
第三、多写作。(坚持不懈,积少成多,熟能生巧。就当前的语文学习来说,写得少是普遍的现象。光靠老师两周一次的作文是很难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个质的飞跃的。关于写作,最好的习惯就是每天写日记。只要养成习惯,每天十分钟就可以写三五百字。)
第四、多练字。(我曾经对一些学生说,练字比做题更重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高分必备。举例——2014年,邢台市高考文科状元奚新杰。)
第五、多做题。(前三多是本,后两多是标,标本兼修)
家长也好,学生也好,他们最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不是这五多,而是快速提高语文分数的诀窍。不仅家长和学生,甚至连学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都希望语文老师有这样的诀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并且在不增加每天语文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快速提高语文分数。每当我受到这样的“压力”时,我就会倍感痛心,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思想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最大障碍!一个学生,要想把语文学好,必须摈弃这种功利主义学习态度;一个学校要想在语文教育上做出点成绩,就必须摈弃这种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
话题三、学好语文,摈弃功利
每带一届新学生,我都会在第一节课对他们说,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摈弃短期的功利主义学习态度。我甚至说过,功利主义学习态度是语文学习的最大障碍。
当然,我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我这么下结论也许有些偏颇但是,这是我的肺腑之言。简单地说,比如某个学生听了我的话,开始每天读书,背诗,写日记。坚持了一个月后,月考来了,结果语文成绩没有什么提高。于是乎,他就觉得多读多写多背没有什么用,下个月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功利思想对语文的危害。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有它本身的规律,必须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所提高。现在很多学生舍不得在语文上投入,就是他们觉得与其把时间给了语文,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多背几个单词呢。抱着这样的想法的学生不是极个别,而是绝大多数。所以,我说,功利主义是语文学习的最大障碍。
当然,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任何教育行为都有其功利的一面。我从来不否认自己的功利心,包括在语文教学方面。但是,我所说的功利是一种较为长远的功利,关乎学生三年后的高考,关乎学生的语文素养,甚至关乎未来的国民素质,而不是眼前的一两次小考。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希望在高一高二阶段,能在我所任教班级里,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多练,尽量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而到了高三阶段,我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到研究高考大量做题上。有了高一高二的积累,通过高三一年的系统科学训练,我想,学生的语文分数也不会比别人低的。只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当前功利的语文教育环境中,我不得不“随波逐流”呀!
不过,在我过去的所教的一些学生中,也有能贯彻我的语文教育理念,最后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2014年,我的学生侯星志,当年高考语文成绩为135分,作文分数至少在55分以上,现在厦门大学就读。
我经常用星志同学的例子来教育我现在的学生。星志同学为什么能学这么好?也许我手里的这本“周记”能给家长和学生一些启发。(展示周记,就周记来说明,多读,多写,多练字的好处)。
我还知道一位语文神人,也许我的学生说服力还不够强,我想在节目的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位“语文”神人——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状元——孙婧妍。
孙婧妍当年语文成绩148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当那么多的学弟学妹们问她,语文成绩那么好,是不是做了很多题呀。孙婧妍同学觉得很不可思议,她本以为被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是不是喜欢读书?”“你是不是喜欢写作?”,孰料学弟学妹们关心她做了多少题。不可否认,语文分数要想提高,必须要做题,研究题目,但是,做题必须要以多读多写为前提,否则即便侥幸有个较高的分数,可是语文能力依然很低。
孙婧妍同学有一句名言——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孙婧妍认为一个有语文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读书能够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大的益处。关于写作: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模仿的条件。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孙婧妍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现在,星志同学在厦门大学发展很好,尤其是他的写作和背诵功底给他赢得了很多机会。各位家长和同学,语文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语文学习不仅仅关系着高考,也关系着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的位置和潜能。不管是为了升学,还是为了将来就业,甚至为了未来生活的幸福充实,我们都要学好语文。而学好语文的一个前提是,摈弃极端的功利主义思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