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要警惕“大一统”的做法

(2016-06-13 06:26:22)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前不久,集体备课仿佛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赢得众多学校的青睐。然而,一段时间过后,由于实效性不佳,渐渐流于形式,甚至不了了之。

       集体备课开始时之所以能够受到广泛重视,是因为其架构了智慧碰撞平台,能促进团队共同成长;发挥了优秀教师辐射带动作用,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提升教学设计,与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和路径不谋而合。

       集体备课为什么吹过一阵风后就成了过去时呢?这是因为,有些学校实行“大一统”的做法,强调“共性”,重视“集中”,要求集体备课做到统一目的、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教具等,完全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和机械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集体备课反倒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也有的学校任务包干、教案拼合,备课组将本册教材的各章节划分给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编写教学预案,完成后交给备课组组长,组长再将这些教案装订成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宗旨,其效果可想而知。还有更多的学校,仅仅局限于取长补短、完善教学设计,没有抓住集体备课的重点,不得要领。

       集体备课既不应在“统一”上做文章,也不能在“集中”上做文章,而应在“研讨”上做文章,在“不确定性”上求突破。绝大部分学科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参都写得非常清楚,集体备课没有必要在这些内容上浪费时间。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既要适合老师,更要适合学生,因此,教学方法也没有必要统一。集体备课最需要做的是在教学的诸多“不确定性”上实现突破,譬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考试点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的内容上达成共识、实现突破,才能保证方向正确、目标清晰、整体联动、效益提升,这才是集体备课的真正追求。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61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