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299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明国语课本》:到底有多“开明”?

(2016-06-07 10:05:57)
标签:

叶圣陶

分类: 课程与课堂

教材是这样一种产品——消费者本身很难对它发出疑问,你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什么,并按照他所接受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成长走势。只有当家长和社会发现,“教育”出来的“人才”不适应现实需要,也不符合理想追求时,他们才会溯流而上,寻找源头的缺失。目前,从中国基础教育这个熔炉里出来的孩子大多是:名次比山高,快乐像稀有金属;眼镜比砖厚,体质比纸还薄;脾气猛如虎,勇气怯如鼠;性格逆反,性情寡淡;计算力超强,想象力贫弱……

但我们惊讶地发现,中国教育,方针与理念存在巨大偏差,理念与实践又有惊人错位。于是,教育方针成了空口号,教育理念成了霸王腔,教育实践则变本加厉,推动着教育理念的官僚化、技术化与极端化。

教材,正是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实践的关键一环。中小学教材很快便追逐习题,注重训练,变整体为碎片,变感觉为分析,变激发兴趣为强力灌输,连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读写都在教材的指导下,被我们上成了技能培训课和工程指导课,我们的阅读、语法及作文教学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2)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选自1994年高考语文试题)只要看看浩如烟海的这种习题和试题,便知道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有多深,歧途有多远。

最近读叶圣陶选编、丰子恺绘画的《开明国语课本》,感触颇深。最大的感触是,编教材其实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那么庞大的机构、那么繁复的审查程序;但编教材又很不容易,因为它要求编选者具备如下素质:一,必须是有真学问的人;二,必须是充盈着一颗童心的人;三,必须是有科学教育思想的人;四,必须是懂得美的人。

编选者有真学问,视野开阔,境界高远,才能为孩子们提供真正的精神食粮,而不是拿废铁进金铺,撒珍珠成碎米。童心充盈,才会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而不是摇头晃脑作专家权威状;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才会依照儿童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而不会为难孩子,揠苗助长。懂得美,才会引导孩子去爱美,去追求快乐,而不是将孩子打压在习题中,让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老头。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说白了,就是要培养爱美的、爱生活的、爱学习的快乐有趣的孩子,让他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瑰丽、日常生活的奇妙以及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开明国语课本》第10课:“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这是乡下见多不怪的景象,叶圣陶用最朴实的语言将其直观呈现,却令人怦然心动。我想,读过这篇课文的孩子,一定会随时留意路边山上的每一朵小花,去欣赏它们的美。苏联作家巴别尔在小说《觉醒》中说:“一个人,如果他不曾像一块石头或一个动物那样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他就一辈子也写不出两行有价值的东西来。”而我们现在,即便是乡下的孩子们,也被严丝密缝地关进了教室,与大自然隔绝开来。

18课:“太阳,太阳,你起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我们的教材中也有“太阳公公起得早”一说,但实际上,“太阳公公”是典型的成人视角、成人语言,我相信,任何一个没读过这种书的孩子,看见太阳,都不会叫“太阳公公”。而且,我们通常会接上“你真勤快”之类的句子,以此对“起得早”进行道德鉴定,来间接批评起得迟的懒孩子。叶圣陶却不同,他接上一个问句:“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轻轻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牵着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询广阔无边的世界。

23课:“我天天去看田里的菜。昨天看看,比前天大了。今天看看,又比昨天大了。”有人可能对这样的课文不以为然,但正是这种平淡无奇的句段令人震撼,因为一个孩子在看着田里的菜一天比一天长大,这和我们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什么区别呢?我想到去年我在昆明滇池实验学校采访“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他们让孩子在家里和教室里栽花种草,并每天关注花草的成长,写下日记。很多孩子写下这样的句子:“我的龟背竹昨天长高了一点点,今天又长高了一点点。”我看了开心得直笑,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

《开明国语课本》也有政治性内容的课文。我们看叶圣陶是如何处理这类题材的:“民国前一年的三月二十九日,广州地方有几百人攻打总督衙门。这些人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同志。他们想得到了广州地方,先把革命的旗子挂起来。他们在别处地方这样做过好多次,都失败了。他们希望这一次能够成功,个个勇气百倍。但是这一次也失败了。被害的人中间,有七十二个合葬在广州城东黄花冈地方……”(下册第14课《黄花冈》),没有壮烈的口号,没有矫情的抒怀,没有粉饰的战况,却将革命之艰难与勇士之壮烈写得力透纸背。这就是写实的妙处。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告诉他们真实的东西。最真实的才是最打动人的——如此常识,在我们的教材编选者那里,总是视若敝屣——嫌英雄的形象不够高大,嫌名人的故事不够曲折,嫌作家的文章不够高拔……天啦,我们究竟想教给孩子什么!

中小学语文教材应该如诗如画,应该像一首动听的歌,像一支可口的冰淇淋,将孩子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紧紧和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从而培养孩子的内心感受力。比如上册第30课:“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远处的山、远处的树又看得见了。山和树给雨洗过,都很干净。”下册第7课:“扑面吹来初春的风,虽然还冷却并不凶。在田野里我们奔跑,一股暖气爬上背胸。扑面吹来初春的风,群山睡着还像去冬。却有一些绿的意思,山腰较淡山顶较浓。扑面吹来初春的风,桃枝柳条谁加了工?细的颗粒点缀遍了,不久就将叶绿花红。”

孩子对美的事物欣赏得多了,对有趣的东西体会得多了,内心的爱便会如一眼永不干涸的泉水,源远流长。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力量便会大大增强,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处于何种境地、遇到何种困难,他们都能认真工作、积极对待、从容化解,因为坚强和快乐早已融化在他们的血液里面,而无需到身外寻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