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2016-05-29 05:28:49)
标签:
语文老师付春平 |
分类: 学习方法 |
备教导改考常规性教学环节中,“改”就占了一席之地。批改作业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那么批改作业就是教师与学生在用另一种方式的课外交流。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发现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情况;能觉察每一个学生一段时间的进步或者后退;甚至能感受到近期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变化。应该说,批改作业是教师发掘的另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上,关注学生发展,我们不妨从作业批改开始。
然而,实际工作中通过作业批改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并不多。首先,很多教师在潜意识里只把批改作业做为教学工作中一个“附属品”来看待,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一目十行把作业浏览一遍,手中的笔挥动着,对与错,优良中差,多少分瞬间完成。但批改的情况,每本作业后学生的个体问题却没有“入脑”,更没有“入心”。有的教师一个“阅”字代表一切,整个批阅简单,甚至有点草率。
其次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往往关注共性问题。如作业中那个字出错的频率高,那一道题学生不会做,哪一种方法学生掌握的不够熟练,将这些共性问题放在批改作业后统一讲解,一起解决;对学生个性差异却容易忽视,一些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使用统一的批阅符号,统一的评价方式,看起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实际上则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漠视。
再者,教师批改作业时只关注知识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较少顾及。教学三维目标只落实在课堂上,在作业批改中只剩下了知识目标的实现,其他两项目标则成为“摆设”,使得作业批改仅仅成为一次知识的检测。
3、通过批阅作业捕捉学生心理变化和生活世界,及时进行有效引导教育。在学生作业中,除了知识的反馈,常常也可以看到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语文作业就经常会流露出孩子的情感与生活,例如用“只要……就……”造句,有孩子写到:只要一到星期天,我就可以去网吧;还有孩子写到:只要考个好成绩,我要什么妈妈就会给买什么。童言无忌,却反映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情况,这些都是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宝贵资源,有心的教师会将这些情况记在心里,及时教育引导,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有利帮助。
4、在批改作业中培养学生纠错与反思的能力。纠错与反思能力不是成人的专利,是应该从学生时代就建立起来的好习惯,教师要利用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养成这种能力。如有位老师每一次批改完作业,都会在作业后写上一个醒目的“评”字。如果学生作业有错误,还会写一个“改”字,学生会在“评”的后面写一写对本次作业的评价与反思,优点与不足;在“改”的后面修改作业中的错题。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教师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评”进行自评,自己写“改”进行自改。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内容相对简单的作业,教师还可以放心的让学生进行自批、自评、自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互批、互评、自改。教师不仅仅省去了自己不断强调学生改正错题的过程,还培养了孩子们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纠错的好习惯,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在课堂,还可以在批阅作业中实现。每一个老师只有静下心来,细细欣赏、批阅、评价每一本作业,相信这一本本包含师生共同汗水和努力的作业会成为孩子成长发展中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