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2016-05-17 04:50:03)
标签:

作者:古醉清风

分类: 视点.争鸣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罕见的江苏百姓维权行动
据凤凰网严肃报道消息,本周六,数千家长聚集在位于南京市北京西路的江苏省政府门口,抗议江苏2016年调出数万个招生名额支援中西部。他们在现场呼吁“反对减招,教育公平”。根据网络流传的视频,考生家长口号一致,高呼“省长出来”,现场尉为壮观。同时,在江苏苏州、泰州、扬州、盐城、宿迁、淮安等地的教育局门前,均出现大批抗议的学生家长,反对当地政府裁减当地高校本地招生计划,形成一场历史罕见却又极其震撼的“反减招运动”。
这次的“反减招运动”,被外界视为“大内斗省”少有的一致行动,有家长解释说这是因为触碰到了江苏人“底线的底线”,无论苏南、苏中、苏北,江苏人就是拼了命在搞教育,你减江苏名额就很要命。“反对减招、教育公平”的横幅纷纷涌上街头,加入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前往主管部门请愿,各地也派出了大量警力以维持现场秩序。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办副主任薄其芳面对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38000个跨省招生计划是教育部下发的指标,“江苏省教育厅作为东部的发达省份,也该为全国做贡献的时候了,不能江苏省教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国家要求你做贡献,你不去做,这肯定是不行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考生家长被这句话彻底激怒了,人肉搜索、社交媒体号召,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省府请愿活动就这样发生。因为在江苏家长眼中,高考面前分数最公平,每一个考生都不能自主选择出生在哪个省份,如果因为出生在江苏,因为江苏人办教育比较好,所以就得把那么多的优质高教资源就得拿出去分享,让人真的难以接受。然而,如果本地教育做得好这种事情,都能成为本地孩子继续求学深造的“原罪”的话,那未免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可笑”的不幸了。
针对这次的“反减招运动”,网络上流传着一篇署名“南京发布执行主编赵伊汉”的文章,在文中他表示自己亲临北京西路,看到家长们很可怜,疲惫、愤怒也无奈。现场只有要求对话的口号,没有堵路拉横幅等过激的行为,赵伊汉表示他很反感有人说他们别有用心或被人利用,如果真的被利用现场就不会是这样子了。赵伊汉也说,现场感觉江苏当地政府其实也很可怜,政策说不清楚,质疑不敢回应,这么大的政策,引发这么大的反弹,让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再度成为国际笑柄。舆情分析师庞胡瑞表示:江苏高考减招事件正在撕裂中产阶级人生,这个裂痕怎么补?需要政府去把大家心里的疙瘩解开。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在网络上,一篇篇文章触动了所有经历过江苏高考的人的心,“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能上传,中午吃饭都是跑着去,周考、月考、期中考、统考,推挤如山的复习资料,每月一天半的假期,小学就得辅导班,初中开始晚自习,高中三年无暑假.....”在微博、微信里面,每一篇类似的文章都被疯狂转载,很多曾经经历过高考的网友都表示哭了。
有人甚至把当年全国统一卷子的时候江苏省的成绩给发布到社交网络上,江苏孩子学习辛苦而且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因为较高的录取分数线与相对较低的录取比例,让无数考生与家长无奈心碎。江苏考生做着全国最难的高考题,坐拥全国最多的高校资源,却只能让极少数尖子生走进名校校园,也因此历来江苏高考被网友评为“地狱模式”。
细心的网友,翻阅出了明清两朝给江苏士子的进士名额也是相当充足的,明朝南、北、中的进士比例分别为55、35、10;而清朝则更为夸张,江苏籍的49名状元占整个清代状元(113人)比例高达43.75%,种种数据的列举也只是为了证实目前江苏招生计划的不公。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教育大省无法言说的痛
在网络上部分网友有这种观点:说凭什么占好处时你们江苏上,如今让你们出点高考名额就不乐意了,就不能奉献点给西部?其实,这个真的很好理解,独生子女政策执行比较到位的江苏省1个考生6个家长,对于高考的期待与利益相关度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利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相对普遍利益,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都会选择去抗争,而非得拿这种社会利益与国家大义去对抗,并不是特别合适,毕竟国家大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众利益。
再者,所谓的区域获利,某种程度上是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调控的结果,而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毕竟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承担着这个国家最高额的税收,是这个国度的经济命脉所在。政策的调控从来不意味着普惠,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也不会大家都是富豪,甚至部分苏北考生觉得他们录取率相对也很低为何本省不支援反而要先去支援外省。
此外,还很多人质疑部属学校招生的本地倾斜问题,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绝大多数重点大学,包括全国绝大多数985和大部分211院校,都应该是教育部直属的“部属高校”。但事实上,只有清华、北大两所全国顶尖大学,经费全部由教育部以中央财政拨发。一般大学经费主要是三块,预算拨款、科研课题经费、学费学杂费。985高校的预算拨款虽然理论上应该是教育部和所在地地方政府50%对50%,实际上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出资常常占到55-60%,甚至更多。而科研课题经费这一块,地方政府、科技部、本地企事业单位,大约各占三成,教育部只有一成的比例,来自地方的则至少六成,如果真的按照资金投入来衡量的话,985、211高校在江苏的招生人数是远远不足的,正因为此即便是哈佛大学那样的全球顶级名校也因为本地资源的缘故招生会本地倾斜,所以江苏考生家长自然会觉得本省高校减招本土学生是吃亏了。
江苏考生以高考不愿出省读书曾被媒体多次报道,其实不愿出省的深层次原因却从未得到深究,除了本省丰厚的教育资源外,西部高原的环境、地域性的教育水平落差以及外省高校招生计划中薄弱的专业设置等等都影响着江苏考生最后填报志愿的抉择,对高原反应等西部水土不服的担忧,对西部教育状况的不信任等,最终使得很多江苏考生宁可在本省读专科也不原出省去西部读本科,也就造就了一些民办本科分数线超公办本科,专科学校分数线超民办本科的奇特现象。
据了解,江苏是比较早开放异地高考的地区,从来没有吝啬自己的资源,从来没有拒绝分享,只要你愿意,家长可以来江苏发展,孩子可以在这边上学,一起参加高考争夺名校机会,“只要你敢来江苏高考,一张卷子拼分数,我就认”,很多江苏网友在评论中如是说。
“因为江苏学生享受了好的基础教育,因为江苏省教育比较先进,所以他们就必须得让出本省高校的招生名额?如果这也能成为罪名的话,那分明就是人类文明与道德的败退。”“中东西部教育差距是孩子们造成的吗?凭什么让江浙、湖广的孩子去背这个锅?孩子是无辜的!”总之,官方的公布并没有打消家长们的疑虑,甚至激发了他们久藏心中的对高考招生政策的不满。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基础教育落后的西部
据江苏教育界人士透露,为了照顾西部学子,江苏省高校这些年煞费苦心,又是日语班,又是清真食堂,让西部部分基础差的学子可以不考四六级就能顺利毕业,让西部有宗教信仰的学子可以满足他们独特的饮食需求。总之,尽一切方法去配合国家支援中西部政策的实施。
东南大学某位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西部的教育水平与其他地区有差距,尤其是江苏、湖北、山东这些省。考生到重点校后,数学、英语水平差距很大,高校不能阶梯式教学,这也形成了一个断层。”这位教授说:“江苏的考生考家门口的重点大学很不容易。人才流动不能靠把西部考生更多的输送过来,更重要的是怎么想办法让重点高校的学生到西部去创业,去建设,形成西部的吸引力。”
一名南京高二学生家长向凤凰网严肃报道表示:“就是我们支援了这些名额,这些孩子本来教育水平不高,到了好学校未必跟得上,而江苏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孩子可能就要上一般的本科。为什么不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
在网络上,包括西部学生在内的网友普遍觉得支援西部,国家应有长远规划,应当加强中西部的基础教育,这才是治本,而且这样似乎更公平、更有效,甚至可以让东部大学对口支援西部,而不是减江苏的名额让西部学子也跟着尴尬!高考教育不是慈善,单纯的教育扶贫让指标是一件很荒唐的事!长效的支援措施是必要的,高教捐赠真的让人感觉很无力!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阴雨天的“阳光高考”
南京某知名媒体则表达了对该政策透明度的质疑,在“阳光高考”政策下江苏省的这份支援方案各项数据并不是特别明显,缺乏必要的解释与说明,比如在本省高校减招本地学生后,如何保证录取率,是否会让更多的江苏学子去西部接受高等教育等问题并没有讲清楚,以至让很多人觉得在玩文字游戏。教育部下达的这项命令,湖北省表示这是指导性意见可以不执行。而江苏省省属高校减招本省,这种涉及分配江苏省属资源行政命令直接下达是否合适也是很多市民的疑问。
通常情况下招生计划各省都是指标对换的,很多人质疑这样高额的招生指标支援居然没有进行征询意见,不够透明。“在高考前夕突然公布政策,一下打碎了家长和学生心里多年的期望,(政策公布)可能在时间点和表达方式上也有问题。”金陵中学的一位老师表示。
有家长在标语中写道:“教育是底线的底线”,或许这会让人更大家能够理解一向温和的江苏家长们为何会突然如此“愤怒”。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也发文表示同情家长,文中称,家长们所倾力守卫的孩子前程,是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朴实信仰,也是对教育公平的顽强坚守。决策机构在出台关乎千家万户的公共政策前,应做足文章,多做调研。比如,调整高考招生指标,依据何来?同是教育发达省份,指标为何悬殊?如果事先拿出精准的数据研判,遵循公平合理的程序正义,也许就能疏导民意。没有谁反对教育“扶贫”,但具体到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教育公平,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理解。招生指标上的合理调控很重要,也很必要,但简单的倾斜,而不是从基础的教育资源配比上追求既讲公平又讲效率的理想状态,也是对教育公平的片面理解。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走出去”的江苏学子
5月14日,在北京西路抗议的现场,一位家长愤怒地说:“将来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出去绝不能让他再待在这样一个国家”。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一位江苏官员出现了,所有家长虽然因为中午坚守现场没有吃饭而有些乏力,但此刻全都重新燃起了希望,大家都期待他能带来一些惊喜的消息。这位官员表示,已经给过答复了,没有继续交流的必要,如果明天继续这样,将采取必要的手段。
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图片、视频显示了各地请愿的激烈。在江苏泰州市教育局门口,领导表示手持标语请愿属于违法行为,并下令驱散现场考生家长,称如不配合警方的行动将进行打击。随后,在指挥下几位年轻的警察走到考生家长面前,用当地方言解释着:“往后面走走,嗲嗲(第一声)呢,麻烦你们配合一下啊,我们的工作”。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北京西路正在修路)
南京大学一位知名权威学者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说“江苏高考录取率低,家长们的愤怒完全可以理解。江苏不该因高教育水平而让出录取名额,政府显然没有给出能说服家长的理由。大学当然都想招好学生,但目前无法自主招生的体制下,几乎只能听天由命,服从体制摆布。集权与计划体制在高教界愈演愈烈。”
很多江苏高校学者,都担忧因为本地高校的减招引发江苏考生的出国热,江苏高校恐很难吸收到像以往那样优质的本土学子。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本就不该具有同情心,更不能够拿来扶贫。在网络上,有网友戏虐说,江苏得去做“高考移民”,去西藏买“高考学区房”,然后再光明正大地考回江苏。
部分考生家长甚至说要去重新报名参加高考,因为上面承诺高考录取率不变,自己去参加高考了,招生计划就足够用了。有才的网友甚至编造出了这段对话:“毛脚女婿见丈母娘,便有了以下对话:丈母娘:有房吗?女婿:有!丈母娘:有车吗?女婿:有!丈母娘:有存款吗?女婿:有!丈母娘:哪里人?女婿:江苏!丈母娘:江苏的?以后娃上大学怎么弄?免谈!女婿:我在拉萨有间农舍!丈母娘:孩子进屋说话,外面有杨絮!  ”另类的“高考移民”让人啼笑皆非。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梦”
抛开本次事件,回归事情的本质,那就是还有20天就要走向“战场”的高考生们。各种学生在网络上留言,表示知道消息后“整个班级都炸了,一开始大家虽然抱怨但还是埋头苦干,如今却觉得这个所谓的教育大省根本就没有顾及过考生,一直在消磨他们的希望。”
有学生表示,早上四点半起床、晚上十二睡觉,试卷越来越难,政策却越来越更难了。一方面因为高考本地高校减招事情的发生,让很多学子都很震惊,尤其是即将高考的时段知道这个消息,甚至在部分中学,老师宣布后,学生们抱在一起痛哭,一名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告诉凤凰网:“没心思学了,书也不想看。天生去技校,还用得着考试吗?本来老师说,我好好读,可以去本科。现在肯定要去专科了。”
另一方面,自己的父母在外面为了让自己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正在“抗争和请愿”,这也够让学子们担惊受怕的,毕竟温和的江苏很少“闹事”,行动会出现怎样意外的状况大家心里都没谱。一则内容为“爸你别去散步,我会担心,我会在努力一点的”的对话消息,让很多江苏人感动落泪。
江浙、湖广这次因“高考减招”事件引起的地区保护主义(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也让西部学子陷入了尴尬的处境,毕竟他们作为被动的利益对立方,着实尴尬。在网络上有部分西部学子也有些感觉委屈,因为行政命令毕竟与他们无关,然而结果却与他们有关,有极少数网友认为“西气东输”占用西北的资源肯定得给补偿,湖北的考生则反驳:南水北调、三峡大坝我们说什么了?
不可否认,能考入江苏高校的西部学子在当地来说都是不错的,但是这次事件后,以后来江苏高校就读的他们难免会有些尴尬就业时也是纠结。至于,后来毕业后是留在江苏加剧东部“白热化”的人才竞争,还是回去建设大西北倒此时却有些彷徨了。
一名高三学生家长面对记者采访表达了对”高教支西“效果的质疑:“如果让出了名额也可以,西部来的学生签好协议,毕业必须回西部服务建设家乡多少年,他们还不是想往好的城市走吗?这样真的对西部起到‘支援’的作用吗?”江苏的考生家长们并没有否定支援西部的重要性,只是普遍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人说,高等教育是为国抡才,学术面前量才而用才是最大的公平,学术面前不容同情心!也有人说,给西部孩子希望,这个国家才能稳定,大家才都有希望。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俯瞰北京西路因“修路”而无法通行)
美帝的大学录取政策
当我们还在纠结高考招生计划时,我们似乎忘记了高考录取制度本身的问题,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特别是招录,这倒不妨去看看美帝的做法。据搜狐网的资料,美国四千多所大学组成的美国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特别委托教育测试服务机构(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会定期举办的一个考试。这个考试一年举行几次,如果对分数不满意的话还可重考,有的学校会参考所有的SAT分数以全面了解申请学生,但也有的学校只要求提供最好分数,所以对美国考生来说这个考试的压力比中国的高考可是低多了。即使如此,有些美国教育学家还是认为SAT考试存在缺陷,尤其对来自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人群可能会有不公平性。因此这项考试陆续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其中就包括最近的一次,新SAT考试将更注重考察知识和能力,弱化技巧。
但值得注意的是,SAT考试并不是美国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美国那些要求SAT分数的大学多数都会有一个不太苛刻的基本线,也有不少学校申请时不再需要提供SAT成绩,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卡的Wake Forest University 和马萨诸塞州的Smith College等。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美国大学的录取和中国完全不同,没有全国统一录取,而是各校单独进行。美国没有一个像中国教育部那样的政府机构,也就是说政府不参与大学管理,而是由每所大学自己的董事会独立监管,因此美国大学的录取也是各校独立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申请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要求的申请材料和基本条件也不同,不同学校录取与否互相之间没有影响,所以一个学生很可能会同时被几所学校录取,最后再全面权衡各种因素而决定去哪个学校。
即使都没被录取也没关系,美国的社区大学是人人都可以上的。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图片来自网络)
雨中的江苏依旧平静
5月15日江苏下雨了,在省会南京,为了维持秩序,部分警察依旧在北京西路从省教育厅到省政府的路段执勤,成为了雨中金陵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转载]江苏高考:高等教育扶贫是毒药还是解药?
(江苏盐城考生家长在雨中为警察撑伞)
在江苏盐城,几名考生家长则为门口维持秩序的警察撑起了雨伞,两位年轻的警察略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并把脸转向了侧面,这张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也成为此次事件江苏考生家长理性维权的一次展示。
这次事件的发生或许也在提醒江苏家长们,高考本就不是唯一的出路,生活中有很多偶然在飘。至于那些孩子还没参加高考的家长,也许从现在开始就该着手去思考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考越来越难的日子了。对,从现在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