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来告诉你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习

(2016-03-30 06:01:47)
标签:

杜君英

分类: 家校共育

最近,接触了几位家长,都是反应孩子学习情况的。他们坐在我的对面,眉头紧锁面色凝重,那一脸的愁容俨然遇到了难以跨越的沟坎,希望从我这里找到什么灵丹妙药。几位家长的孩子正读初二,一个惊人相似的情况是:孩子都不愿意学习。

一个说,我们三天两头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说孩子不好好听课,搞小动作看闲书,还顶撞老师。作业完不成,就是写过的作业,也是错误连篇;一个说,我们孩子放学回家就知道玩,玩电脑看电视,就是不学习,要让他学习,简直比登天都难。可怎么办呀?还有一个没有开口先感叹:唉!别提了,这不,我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呢!也不知道野到哪里去了。什么作业,他看都不看一眼。他居然告诉我们不想上学了。可愁死我们了。我们谈话的时间是周日的晚上七点半。

在他们向我反应情况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沉重着。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会明白,家有中学生,而他排斥学习,敌视老师,不想上学,作为家长,那是什么滋味。一个十三四、十四五的孩子,正是该上学的年龄,可他们居然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在理解家长焦心的同时,不禁要问:那么可爱的孩子,为什么就不喜欢学习了呢?

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我上三年级时的老师叫王金枝,那是一个像男老师一样的女老师,翻毛牛皮鞋底上钉着铁掌,走起路来得得作响,连调皮的学生在王老师面前也规规矩矩俯首帖耳。但她对我却关爱有加。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她拿着我的写字本翻开一页,边抖动边在教室那窄窄的过道走着向每个同学显示,嘴里不停地念叨:“看看人家杜爱英(杜爱英是我的小名)!看看人家杜爱英!”那一刻,我如沐春风,高兴得脸都红了。结果,我后来到校更早,写得更多更工整,也再一次受到王老师的表扬。王老师身上好像有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我;学校也成了我向往的地方。

刚上高中,玩篮球的一次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我喜欢篮球。每每看到身材修长的小伙子,身穿运动衣在操场上追逐篮球,拿到球后飘洒而敏捷地三步上篮,球进篮后从球网滑下,我就兴奋地禁不住鼓掌。那次体育课上,孟老师猛地一跳,一只手抓住篮球架,身体做出的单手上篮的造型可谓完美,令人神往。

在一次我们自发组织的自由賽中,另一个临时做裁判的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与篮球说了“再见”。两队激烈的竞争中,球被我抢到了,应该是我持球、运球及投球的动作不够到位,达不到老师印象里的高度,他当着大家的面,满脸不屑地向我吼道:你就不是打篮球的料!说完,他就继续下去了,而我,则灰灰地下场,而且,从此,再也没有玩过篮球。

我的经历,从正反两方面毋庸置疑地说明:师长适时地表扬和鼓励,会给学生以巨大的前进动力;讽刺挖苦责备指责,会让学生失去原有的兴趣,甚至从此远离他本来喜欢的东西。

现在,我们该有些明白,有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了吧!

上文提到的那几个孩子,他们在更小一些的时候,也一定对这个世界睁大了眼睛,充满了好奇,就像我的小孙孙一样,从窗户透过玻璃看到盖高楼的塔吊,非追着我问,那是什么呀,爷爷,那是什么?他们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初期,也一定对学校充满新奇,不管是幼儿园的玩具,还是语文书上的天安门、五星红旗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都一定吸引过他们那澄澈清纯的眼睛。

他们的兴趣消失于应试教育的频繁考试和排名。

我没有简单否定现行教育制度的意思,相反,我本人就是七七年改革考试制度考出来的,就是因为那次考试,我才正式走上讲台,一站就是40年。我想说的是,一件事,如果被强调得过了头,就会走向它当初本意的反面,也就是物极必反吧。红烧肉好吃吧,隔三差五吃一次是蛮好的事情,而如果是每天吃每顿吃呢,那只要见到“红烧肉”三个字就会呕吐。考试是必要的,排名也是必要的,但考试和排名也要适量,过多,则与成长无益。打个比方,孩子考一次就像抓一次小猪称重,得几个人费劲把小猪赶到一个角落,摁住,七手八脚捆绑四肢,才能放在台秤(或者直接吊起来)称量。在这个过程中,小猪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它一定感觉自己要被宰杀了,声嘶力竭地嚎叫。一番折腾下来,我们虽然知道了小猪的重量,但恢复几天才能正常生长呢?说实话,每考一次,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孩子来说,不亚于一次小猪称重。

小猪不懂得排名,可我们的孩子却被排名折磨得沮丧、懊恼,无可奈何。

考后排名,对于班级后十名孩子心理精神上的打击,局外之人是难以想象的。当老师拿着那张写有全班同学姓名、分数和名次的A4纸走上讲台,当那张纸一贴在黑板一侧,坐在教室后面或者角落里的孩子,就如同“文革”时期被揪出来的地富反坏右,威风扫地,精神萎靡,怕连人也不敢见了。从实际情况来说,与其说排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如说对是他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重度打击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打击接二连三,每周都要来一次,甚至,有的学校实行“日清”,那说穿了,就是每天考试啊!试想,一个人经常性地遭受精神上的打击,他的积极性从哪里来?

也许你会问,谁让他们不好好学习呢,该!就该让他们尝尝不学习的滋味!你拉了班级的后腿,难道让我表扬你不成?

这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实际则经不起推敲。我们不妨再追问一步:他们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在造成他们不爱学习的原因里,有没有我们老师的因素呢?我们是不是做到了一视同仁,没有对成绩好的同学满面春风,对他们冷若冰霜,欲清除之以后快!

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更需要关怀。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幼小的心灵就像屡遭风雨的残荷,他们太需要静静地生长和阳光的沐浴。说实话,他们成绩暂时不好不等于他们其他方面也不优秀,是评价方式的单一让他们露出了自己的短项(短项的形成,从根本上说也怪不到他们的头上,也许是他们成长的环境出现过问题,我们老师就去这环境里的因素之一)。等到他们走过这个阶段,很可能不比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差,因为他们屡遭挫折,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比上学时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更坚强些。

可是,我们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拿到成绩单,我们往往首先关注的是总均分,其实,领导也是首先关注总均分。那个数字决定着老师在全校的排名,而那排名的单子也放在各级领导的办公桌上。老师比常人更爱面子,面上控制着,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了:等着!非找你们算账不可!

你怎么搞的?就考这点分!

你拉了全班的后腿,知道不?

说吧,怎么办?

明天让你的家长来一趟!

类似的谈话,几乎同时在不同的班里进行着。老师理直气壮学生俯首帖耳,那情景跟警察处理小偷没有什么区别。

还有家长会。

有孩子形容家长会是“阴森”,说听到开家长会,“心就被扎了一把尖刀,使我头晕眼花”;有孩子形容家长会用了“毛骨悚然”,“对于我们来说,一旦进入了家长会的会场,就好像是要进入人间地狱”;还有孩子说家长会就去“化妆过的地狱”,说“我们学生最怕的不是妖魔鬼怪,不是家长那漫天的唠叨,最怕的是三个字--家、长、会!”当“差生”站在教室后面“陪榜”以后,当回家后遭受“男女双打”以后,当孩子浸透了如此多的负能量以后,请问,他们的积极性从哪里来?

上初中的孩子看起来个头跟大人一般高了,可心智还没有成熟,他们的扛挫能力还不够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更感性。他们如果不喜欢哪个老师,甚至连带就不喜欢那个老师所教的科目。你可以告诉他要理智,不是为老师学,是为自己,他们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行动起来,仍然是以情感为主。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并为他们扛事。假如老师向你告状,说你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好,你尽管聆听并向老师表示歉意和谢意,回家来可不能将一腔怒火发给孩子,而是应该郑重地告诉孩子:老师对你的评价很客观,说你是个内心善良富有爱心的人,还说你要是再勤奋努力些,下次考试进步五个名次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家长应该这样当!

我们做师长的,如果心态放平静些,换个角度看孩子,不再盯着分数和缺点不放,而真诚地用心去发现孩子的有点,不信试试,整个事情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我又想起了王金枝老师。其实,我那时候写的字狗屁不通,但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她表扬了我鼓励了我,于是,调动了我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之所以成为了我,与王老师的表扬不无关系!

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请诸位家长别再对孩子吹胡子瞪眼,他们之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是没有得到你们的肯定,是没有遇到“王老师”,一旦他们的身边出现了“王老师” ,你们的孩子就会像我小时候那样,放下饭碗拿起书包屁颠屁颠地向学校跑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