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师《激励》一章,由他自己的成长中的几件事发端,谈了激励的作用、原则和手段。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能,焕发学生的热情,唤醒学生沉睡的梦想,坚定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追求梦想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但怎么运用激励?于老师认为要把握好五条原则:
一是针对性原则。激励要针对所有学生的特长,尤其是后进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使特长更长,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脸上都有阳光;激励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放大”该环节随时出现的“闪光点”,使其日渐长进。
二是实指性原则。表扬要实事求是。首先,表扬得有事实,有事实,表扬才站得住,学生才信服。其次,表扬的话要恰如其分,不能空泛,须发自老师本人的内心。
三是引领性原则。激励的话要对学生起引领、导向的作用,拿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引导着学生。
四是及时与重复性原则。赞扬不仅不能拖,要及时,而且对突出的事迹、表现,还要重复赞美,而且要当众赞美,以之增强被赞美学生的荣誉感,强化对其他学生的示范、引领效果。
五是鼓动性原则。表扬、赞美要真诚、动情、热情。弃绝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鼓励与肯定。
于老师引用王中立先生的话说,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只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于老师认为,激励是教育的伟大法宝。他对学生激励的一个方法叫做“赞不绝口”,就是经常赞美、反复赞美。
于老师,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给我们总结出了如何运用好激励的五大原则,如何运用好这五大原则?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心”,用在这里就是爱心,因为“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心中有了爱意,表达爱意的激励理由总会有”,于老师说,“只要蹲下来看学生,只要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人人都有得到别人的肯定、表扬和激励的渴望与需求,学生更是如此。经常性的激励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被肯定、表扬和激励的机会,都能收获个人奋斗、努力和成长的成就感,从而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更加理直气壮,更加昂首阔步。
借鉴于老师的做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梦想、有信念、有奋斗,立志于学,责任于行,以理想引路,激发圆梦豪情,开启圆梦行动,成人成长成才,成就青春梦想,我们当有所作为!(2016年3月2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