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背诵功

标签:
杏坛归客的博客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在开明书店大家酒叙,席间有茅公、郑公、章公,还有周予同、夏丐尊、顾均正、徐调孚和钱君匋,以及两位女士。席间章锡琛请茅公背《红楼梦》,并由郑振铎指定一回,茅公果然应命滔滔不绝地背了出来,大家都十分惊讶。可见茅公深厚的古典文学的造诣。
洪业庭训时,就能背诵一千四百多首杜甫诗和三百多首杜甫文,致使后来在美国写《杜甫传》巨著,全凭记忆所储存,不用去杜甫的诗文了。
熊十力十岁,父亲讲授《三字经》一天就背熟了,他能背诵很多书,后来他著书立说,案上仅文房四宝,而没有一本参考书。
刘半农十一岁能背《长恨歌》、《琵琶行》。
张寿康四岁时,字虽不识,却能背诵《千家诗》多篇,至八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钟敬文小学时代就诵读《唐人万首绝句》,出行时也必备此书,睡眠前放置枕边,有空暇就读。
恽逸群所读私塾乃复式教育,在塾师与高班学生讲课时就专心旁听,因此他能将未读过的《幼学琼林》和《周易》一字不错的全部背出来。
【附】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文章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文章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名家名篇在修辞格的运用上自有独到之处。因此,从背诵文章所用的修辞格入手,采用上勾下连的方式,往往可以收到意料不到的背诵效果。
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参与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人们称为“协同记忆法”。根据这一理论,在练习背诵时,可适当播放文章录音,边读文章,边听录音,从而形成记忆信息的双向刺激,以强化记忆效果。
在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人每人一句,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三个人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
10.图表背诵法
图表是一种直观的简化的表达方式。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把背诵章段的结构,用主要词语(最好是原文)设计成图表,然后对照图表诵读几遍,再依据图表尝试背诵,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比如,《诗经》二首的《伐檀》、《硕鼠》,都运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其余字句不变,所以,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文章就都会背诵了。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这就好比旅游,有了向导或导游图,游览得既快又好,心旷神怡。
文章是一个整体,要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缺点是内容太多,容易疲劳。
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扬长而避短,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背诵较长的诗文,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因此,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增加复习率,形成强刺激。
14.尝试背诵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读几遍,合上书本尝试记诵:看看哪里易背,哪里难背,哪里会背,哪里不会背。难背、不会背的地方要重点朗读,熟读直至会背。这种理解、朗读、背诵三位一体的方法,比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记诵的效率高得多。
15.“三步记忆法”
第一步是抓住文章的思想用脑默记,第二步是闭目回忆,实在回忆不起来时,就“偷看”一下,第三步是迅速反复,多次诵读。
为了使背诵的文章长期不忘,需要多次反复,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