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儒敏:为什么要增加语文高考的分值?

(2016-02-28 07:14:31)
标签:

经济日报

分类: 阅读与写作

北京市《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将语文分值从150分调到180分,英语从150分调到100分,文理科综合300分调到320分,数学不变,还是150分。这个消息出来后,社会反响巨大,据网上投票统计,大多数人赞成,也有不少人反对。这是肯定的,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不可能意见完全一致。我是极力赞成这种改革的,这是经过多年争论和反复研究后终于沉淀下来的结果,预示着举步维艰的高考改革终于又迈出沉重的一步。

为什么要增加语文高考的分值?理由有三。一是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对一个人成长的覆盖性影响,是其它任何学科都难于取代的。语文学好了,能为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语文学科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有人可能认为,我是中文系教授,对语文情有独钟,说这话是王婆卖瓜。其实很多卓越的科学家也都强调语文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院士就说过,数、理、化当然重要,但语文却是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就有助于学好其它学科,有助于知识的增长和思想的开展。反之,如果语文学得不好,数、理、化等其它学科也就学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他强调的就是语文的基础性。苏步青先生曾向教育部部长建议,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第一天考语文,及格的再参加以后的考试,语文不及格的就直接淘汰。苏步青担任复旦校长时,就把语文列为自主招生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说:其它科目可以不考,但语文一定要考。看来,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它不应当和其它学科等量齐观,适当增加高考语文的分值是完全必要的。

二则语文又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培养目标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应当延伸到整体素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把语文素养当作核心的终端的课程目标。而素养的考查是比较难于量化的,光靠一些知识性的题目,或者局限于一些具体的能力测试,都难于检测总体的语文素养。高考之所以要考作文,也是希望通过作文来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因为作文有赖于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及其背后的思维力、审美力、文风,等等,其实就是素养。而这些年来,高考作文的分值一直在60分左右,显然不够,难于承担综合考查的任务。多年来,我和许多专家都呼吁增加高考作文和整个语文考试的分值,理由就是原来150分的盘子不够大,需要扩大一点,才得下语文素养综合考查的内容。

三是现在母语学习普遍不受重视,语文教学已经被边缘化。因为语文素养提升要靠大量阅读,要长期积累,很难依赖短促突击的复习去提高考分,许多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这势必放逐语文,挤掉本该学语文的时间给英语或其它好拿分的学科。有的学校甚至公开要语文给其它学科让路。适当增加语文分值,将有利于恢复语文应有的地位,让全社会重视母语教育。现在很多人眼睛只盯着分值的增减,而不看整个改革的方案,不同学科立场就难免有片面的争执。就说英语的分值降低吧,其配套措施是平时增加等级考试,最终退出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其实是更重视英语,也更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同样,语文分值提高也并非万事大吉,重要的是要改进现有的普遍的语文教学模式,向多读书以提升素养的路上靠拢,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当然,语文高考命题和阅卷也必须改革,增加科学性和公平性。高考改革牵涉方方面面,需要积累,稳妥推进,最终的目标应当指向高考的社会化以及整个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有百利无一弊的改革是不存在的,既然踏出这一步,就要超越坐而论道,勇敢前行,不断实践与完善。语文的春天就要来了特级教师 李迪明北京高考语文分值将增加30分,上涨至180分,英语分值将下降到100分,这个改革方案公布以后,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支持率高达73%,反对率只占22%),给语文涨分,给英语降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北京率先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作了铺垫,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预料,各省的改革方案虽然会各具特色,但都不会偏离让语文更博深,让英语更单纯的思路。四川虽然在高考改革方面比较稳键,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给语文涨分,给英语降分,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语文的春天就要来了。

高考语文分值上涨,彰显的是对母语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呼唤。给全日制学校带来了新的看点,给坚守语文教育的培训机构带来了商机。这对我们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机遇大于挑战!高考语文分值上涨,清晰地传递了如下信息:

1、学校领导会重视语文。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领导普遍认为学习语文不容易涨分,在课时安排和舆论导向上都轻视语文。在他们眼里,语文学科实际上已经边缘化。高考语文分值上涨,会促使他们主动改变对语文的看法,重视语文。

2、学生会重视语文学习。以前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学好学坏,都无所谓。四川全省每年50多万人参加高考,语文平均分都在90分左右,120分的考生非常少,学生随便学学也能考个100来分,缺少学习语文的动力。现在高考语文分值上涨,一些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有了学好语文的计划和行动。可以想见,当语文考试分值增加到足够高时,当认真学语文的学生分数高出别人好几十分时,学生们会自觉重视语文学习。

3、家长会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不可否认,中国不乏有眼光的家长,他们明白语文在各学科中的首要地位,坚持鼓励孩子学好语文;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当语文和其他学科在时间上发生矛盾时,都会让语文给其他学科让路。这就需要高考的指挥棒来引导了。如果高考语文分值居于首位,他们也不得不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

4、社会有望形成重视语文的风气。长期以来,重英语,轻汉语,加之快餐文化、浅阅读盛行……一些人连字都不会写了。恶性循环,让人忧虑,让人为汉语哭泣!尽管拯救语文的呼喊声不绝于耳,但于事无补。不要小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语文分值上涨30分,英语分值下降50分,其影响将波及到初中、小学,乃至幼教,全面改变国人的价值观,足以使一些名不副实的外国语学校关门或改名,足以形成重视语文的社会风气。语文堪忧的现状或许真的会得到改善。

5、教师应重视文言文和古典诗词的教学。从高考改革方案对语文命题的具体要求来看,考题不仅要充分体现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还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这就意味着文言文、古诗词考查会增加分值和难度,高考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更要求其尽可能熟练地掌握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对此语文教师不可掉以轻心。

6、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将语文运用于生活实践。高考改革方案要求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要求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高考语文会染上素质教育的色彩——智商、情商并重,结合时政、评析现实、抒发真实感情的考查,将变得日渐突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