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呐喊:我们的教师怎么了
(2016-02-12 07:06:50)
标签:
教育星空教学工作室 |
分类: 呐喊.建议 |
苦口婆心、甘为蜡炬的教师
解放教师就是解放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代名词,未来教育转变与发展之核心在于教师的转变和进步,对于一个被情绪和态度左右着质量的职业,只有给予高度的尊重和满足,以及足够的心灵滋养,这个关键的管道才会畅通,而最为重要的心灵营养才会流进孩子的心田。
如果它是一种职业,却又不能以简单的职业来面对;挣着不高的薪水,却背负着极大的责任和压力;经常被社会广泛关注并批判,却还需要怀着浓烈的爱和热情;没有统一的工作标准,做得不好可能会马上显现,工作得出色却也许要到若干年之后才被发现。这份特殊的职业便是教师!
当许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把自己的职业生涯锁定在教师这个目标上时,也许他们并没有想到此后工作中的困难远比当初的想象要巨大得多,而工作量更是让人不堪重负。许多行业是8 小时工作制,而教师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则是24 小时工作。因为这份职业被冠以了伟大的称号,因为教师需要把学生装进心间,带回家中,带到梦里,乃至镶嵌在自己的生命中!当你达到这样一种伟大如神灵的境界时,许多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在你没有做到的时候,人们的指责和压力又会让你有苦难言!
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工程师的灵魂却少人问津,似乎他们不需要灵魂。人们需要教师们用激情和热爱来传递知识,但是,面对越来越难教育的孩子,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家长,他们的辛苦和困难让他们的职业变成了一天天苦口婆心然而无可奈何。
在一个教师的从教生涯中,各种理论和政策教化教师们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深厚学识传道解惑,以身体力行教化示范。于理,有一套严格的考评制度;于情,则有一套柔软的良知信条。当两套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每个有良知的教师便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于是,在中国的大地上磨砺出来一群苦口婆心的好人,他们费尽口舌,期待孩子们能够明白大人们所讲的事理;不遗余力、甘为蜡炬,盼望自己的执著能够为孩子们带来高分和成就。能让他们聊以自慰的,只是孩子们因其付出而获得成长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至于薪水,则不去渴望有太大的增长,因为希望背后总是失望。在当今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默默支撑着我们的教育,用行动诠释着伟大。
教师是教育的代名词,未来教育转变与发展之核心在于教师的转变和进步,对于一个被心情和态度左右着工作质量的职业,只有给予高度的尊重和满足,以及足够的心灵滋养,这个关键的管道才会畅通,而最为重要的心灵营养才会流进孩子的心田。
有职业没理想的教师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同时也是一份事业。真正能把这项伟大的事业做好的人一定怀揣着梦想,充满了对生命和未来的激情。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遥远距离需要用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态度去填充。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理想的种子,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老师才是真正杰出的教师。
真正的杰出教师不需要一些冰冷的数字来证明自己,他们应该有一堆活生生的案例,一个个具体的成长故事,一个个成功的孩子,这些具体成功的个案,是对老师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层面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们的生活观念及人生价值追求也同样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教育这个行业自然也不例外。从教师的职业来看,教师工作稳定,收入待遇不低,但是这个群体却出现了许多有职业没理想的个体。也许在每个行业里,缺乏理想的员工都不在少数,可是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需要用一群有理想的人去点燃孩子们的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人动力无穷的根本原因。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如果把教师仅仅当做一份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而去从事的一份工作,那么从教将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出于功利目的的需要,在这份职业里将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对于商业社会中的一般行业的员工或者市场推广人员而言,追求利润本身就是人们的理想之一。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人们穷尽各种手段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很常见的,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也不足为奇了。但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如果我们并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则是另一种假冒伪劣,是一种精神的欺诈。所以,对于没有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来说,教育学生的过程就变成纯粹的技术活,教师也就变成了技工!
虽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有些过高了,工资待遇的不对等也很明显,在商业社会中人们要挣到一份同样工资可能并不难,同时还会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如对孩子的无奈、对家长的无奈。然而,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即便你再苦口婆心、再呕心沥血,也未必能因此而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更高的待遇,所以教师的职业注定了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职业,也不能简单地用工资待遇来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因为教育的结果常常会穿越很长的时空,甚至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教师们只有用自己的理想来平衡自己的付出,才会心安理得地努力付出而不求回报,这份只能用良心来衡量的工作只有怀着良知和理想以及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保证质量。所以教师的理想常常会成为教师的动力。
看不见的未来与看得见的现实
秋天,水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
只有一个生性固执的农人,十分生气,他大怒道:“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获,你为什么不学我们呢?”
“长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气地回答。
“你是农夫吗?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哪里呀?”
“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释说:“我在众生的心地撒下正道的种子。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把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他说道:“佛陀,请接受我的供养吧!你已经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种子,我将有幸福的收获。”
我相信很多教师也有过和佛陀一样的经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教师辛勤地耕耘了,收获的是什么?“桃李满天下”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追求到的目标,即使最后追求到了,也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教师的职业跟其他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是一项大工程,也是考验所有人的耐心的周期最长的工程,是认真的付出未必会像商业运营那样能够得到现实利益回报的工程。
一个汽车厂商一年哪怕只是造了1 万辆车,看着这1 万辆车开出厂房,他就很有成就感,更不用说,这些车销售后给他带来的利润。而教师是在构建育人长城中的一小段,他们生产的不是商品,而是培养面向未来的有灵魂、有血有肉的人。这些人要显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并得到社会认可,少则十年八年,多则二三十年。要依靠他们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显然太过遥远,因为很多人是很难等待的。所以教师的工作并不会必然给教师的当前带来巨大的利益满足,这就是“看不见的未来”。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教育理念根基还很深,受这些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教师也自然地以为分数是可以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很多教师的成就感来自于对分数和成绩的追求,事实上我们知道,仅仅由分数获得的成就感并不具有长久的驱动力,甚至会削弱部分老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付出沉重的代价。
教育理想实现的遥遥无期,市场介入教育领域后附带产生的影响,让很多教师发现一个可以快速实现价值的“渠道”,那就是从事“家教”。每天都有几百甚至上千的收入,这些“看得见的现实”和缥缈的理想之间的斗争和权衡最终使得许多教师热衷于家教。这种纯利益交换式的知识传递让很多教师成了知识的机器,越来越少了人味,少了教育传递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介——情感的支撑。所以我们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教育问题越多,对最需要教师负责的学生敷衍了事就不难理解了。
正因为教师的理想不仅需要建立在短期的考试升学基础上,更要面对遥远的未来,而且社会和受教育者本身都很难评价是什么样的力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这样的模糊评价让许多教师的理想成为无根的野草,随学生飘零,随岁月湮没。
事实上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许多人都忘了自己的大学老师,但是,中小学老师的背影常常会伴随我们一生。
成就别人,毁了自己
在我国的传统中,人们喜欢将教师比喻为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然而,在社会价值观念急剧变化的今天,成就别人,毁了自己,已很难成为大多教师的“明智”之选。当然,以此为要求多少有些勉为其难。粗略地估计,在今天我们的教师群体中,大约20%是受其兴趣影响而选择教师这一工作的,80%则是生存的需要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以至于社会,甚至包括教师都在怀疑“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是否存在,以及在当今是否有存在的价值。教师们有一种正常的希望:他们希望在造就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自己的价值也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社会往往对教师给予了不恰当的要求,过高的期待
容易把教师推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地,时代的发展让很多人都在快速地实现梦想,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育的梦想必然会长期而缓慢,这也是造成教师理想淡漠的重要原因。
见得到是群体,见不到是个体
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谁都不会否认。但是,这是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反映,因为一个学生的成才很难说是哪一位教师的功劳。基础教育阶段的很多教师的目标就是把学生送进大学,认为自己的成功指标之一就是有多少自己教过的学生最后考进了名牌大学。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就。学校评价优秀教师的标准常常也是用一些数据和比例来描述教师的优秀程度。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个真相,许多人一生成就的高低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有巨大的关系。
我们习惯于把优秀学生的教育过程归功于学校和教师,可是很少有学校会把失败的孩子的教育原因归结于学校和教师。虽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有许多人的失败和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除了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几乎没有什么反思。每年都有报道中小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和师生冲突等原因跳楼自杀的事件,但是从未见过有哪所学校和教师反思过,其实他们在孩子走向毁灭的路上,也许是最有力的元凶!
在许多学校,学生的成才往往只是给学校脸上贴金,几乎与教师个人没有太大关系。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学生想起了某位教师,这是极其少见的事情,大部分教师都不会对此抱有什么希望,不相信自己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缺少了对未来的憧憬,教师自然也就没了理想,这是没有什么可以感到奇怪的事情。真正杰出的教师不需要一些冰冷的数字来证明自己,他们应该有一堆活生生的案例,一个个具体的成长故事,一个个成功的孩子,这些具体成功的个案,是对老师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教师的理想在应试教育下很难培养
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与当今的学生一样,关注的只是今天的成绩与排名,很少有人会关心一二十年以后的事情。这就注定社会很难期望教师有太大的理想。
理想的存在需要人们有坚定的信念,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奋斗过程中看见实现的希望。在教育的现实中,诸多的原因已经导致很多的教师生活在绝望中。也许在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许多教师都拥有美好的教育梦想,但是,没有信念的支撑,缺少希望的引领,又有多少人能在一再的绝望中始终坚守着那最初的梦想呢?
今天的孩子里面,必将有很多人会成为未来的教师,他们成长在沉重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他们习惯了接受固化的教学,当他们登上讲台的时候,他们会自然地模仿当年老师的教育模式,如果我们期待看见未来的教师抱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就需要在今天的孩子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