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课改,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这两天,当许多人对春晚纷纷吐槽时,就有这么一位痴迷课改的教师,愣是从今年的两台春节晚会里看出了许多关于课改的新启示。
是哗众取宠吗?仔细看看,还真不是,可谓是触类旁通,说的句句在理,而且分析很透辟。正应了那句老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啊!小编看完,真是服了,赶紧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2016央视春晚受到年轻人的吐槽,北京春晚受到大家普遍的欢迎。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央视春晚没有扣准时代的脉搏,不符合信息时代原住民的思维方式和欣赏习惯;而北京春晚注重了它的与时俱进。
在和老师们就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说过这样的观点:课堂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符合社会的特点,不能再用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和架构现在的课堂。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孩子们是这个时代的原住民,他们需要符合这个时代特点的课堂。
确实,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正在主宰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因时而变。
从这个视角来说,比较中央台和北京台的春晚,从中可以以下几点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首先,自媒体时代来临了,大信息量成为社会的常态,通讯与信息的发达让世界变成了一个村庄,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合作共赢成为崇尚的理念。但纵观今年的央视春晚,仍以主持人的说教串联整场晚会,严重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将观众排斥在晚会之外,拒绝了观众的亲和。这和我们传统课堂的做法是一样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自然地把课堂分为老师和学生,老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就不高。而北京春晚让观众与演员混合在一起,观众也是主持人,也能串联晚会,观众有了参与感,有了主人的感觉,感觉晚会也是我的晚会,所以积极性就高,亲和力就强。我们课改推崇和追求的,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所以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就高了,上好课的责任感就强了。
其次,高效已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变化快成为人们喜欢的节奏。就看一下火车的变化吧,慢车,快车,特快,动车,高铁,一个比一个快。慢节奏不适应了。看央视春晚偏偏是个慢节奏,偏偏是个不变化,每一个节目前主持人都要出来说一通,唯恐观众不明白,而且永远都是两个人,都是一男一女,都是同样的表情,都站在相同的理念背景下,都说着拖调的“谢谢,谢谢”。这多像我们传统的课堂,总是老师讲,学生听,下节课老师再讲学生再听,就是这样一个欠变化的慢节奏。而今年的北京春晚就比较好地做了节奏和形式上的调整,快了起来,变了起来。节目的串联形式多样,主持人互联、观众互联、演员互联、节目自己互联,多好听的歌曲不重复唱,内容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小老百姓自己的事,节目形式也变化多端、面目和蔼,过年了大家喜庆喜庆,乐一乐。我由此不禁想到,课改下的课堂也要让课堂的节奏快起来、变起来,有老师说有学生说,有自学有互学,有讨论有展示,有纠错有质疑,有黑板有多媒体,有翻转有巩固。这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
再者,信息社会里,创新已成为一种必备的生存能力。而央视春晚的问题就在于创新不够,稳妥有余。北京春晚注重了创新,这也是他们多年的追求。今年最突出的我以为是《丝路情思》,作品选择将西北民歌黄河上的艄公曲和意大利的咏叹调揉合在一起唱出来,高亢嘹亮,气势恢宏,让人不禁联想到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古丝绸之路,正是这条千辛万苦的老路,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上下求索的驼铃依然震撼着现代人的思维和心灵。既有高度的艺术气质也有浓郁的生活成分。一曲唱罢,全场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掌声,镜头前全是使劲鼓动的手掌,这和央视春晚观众冷静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照。回到教育和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启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鼓励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去经营,让他们去创造,不要过多地指责,而要更多的呵护。要褒奖哪怕一点点的创新,因为那才是真正的进步。
当然,央视春晚也并非一无是处。今年做得最好的是它的舞台、灯光、背景、舞美、合成等形式方面的东西,这是其他地方电视台比不了的;但这并不是核心竞争力。导演们忘了,当年马季推销宇宙牌香烟,王景愚吃鸡,陈佩斯吃面,赵本山卖拐,陈红唱《常回家看看》……给亿万观众带来欢乐和感动,靠的并不是身后的背景;相反那些光怪陆离的电声光倒没被人记住。我们的课堂也一样,真正的核心是课堂的内容,是深度,这是我们要悉心钻研的,而不是把课堂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变幻声光电,形式花花哨哨,内容苍白如水。这无论如何也不是好课。事物最有价值的该是它的内容而不可能是承载它的形式。
总而言之,我觉得央视春晚是以工业社会的思维模式为主,很像我们的传统课堂;而北京春晚主要用信息社会的思维结构晚会,与我们的课改课堂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央视春晚不受年轻人的追捧是有理由的,同理,传统课堂下学生倦怠睡觉也就好理解了。
一句话,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教研室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