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究竟多重要(1)

(2016-01-08 09:02:57)
标签:

重要性

分类: 家长学校

1、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

2、孙光友:让家庭成为教育基石

3、家庭教育是信度和效度最高的教育

 

1、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

农民种庄稼,只有爱与勤劳,是不科学的,因为只有懂得种庄稼成长之道,才有好的收成;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远远不够,因为只有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才有美好的未来。

一、父母生育了孩子,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应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所谓父亲,其义务是“付清”今生今世应该担当的责任;所谓母亲是伟大的,就要奉献一生无私的爱。因此,父母生育了孩子,就没办法反悔或者是“退货”。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一辈子不可能再选择,也不可能再改变。

实质上,孩子一生的命运是掌握在家长手中。父母有些是工薪族,有些是打工仔,虽然事业成功或者辉煌腾达,但也抵挡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特别是农村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由于父母不在孩子身边,既可能没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没有机会对孩子进行补偿,所以陪伴孩子,只有把孩子教育成功了,这才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二、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有句谚语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师自己也说:“家教、家教、要身教重于言教,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说的是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说的都是孩子成长中的模仿。孩子是在模仿家长行为的过程中成长的,模仿家长的言谈举止,模仿家长的为人处事,模仿家长的一颦一笑。但是,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常有下列误区:

1.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话

家长跟孩子谈话时,总是把自己和孩子分开,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什么都懂,什么都好,你要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说法去做,一切的一切,必须听我的。教育总是落实在说教上,忘记了自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许多家长,即使知道的错误,但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手痒了玩麻将;烟瘾上来了,不管什么地方都冒大烟;心情不好,遇事不加思考,随口就来,张口就骂;见着利益不要命,争个你死我活;对待老人厌烦甩脸子,缺乏孝心。因此,建议家长,如果孩子出了错误问题,先别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家长要反思,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叫做“子女有病,父母医”。家长一定要先学会诚实做人,只有自己做到了,对孩子的教育才自然有效,水到渠成。其实,父母与孩子,都要互相照一照镜子,作为父母要反思,镜子中的虚像既是你,也是你的孩子,如果这样思考,就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反之,孩子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会折射出父母的影子。换句话说,教室里的学生全部是家长的“镜子”,其中隐藏着父母的影子。

 2.重智轻德

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很多父母只知道培养孩子成才,不知道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成人。把学知识放在第一位,恨不得小学就学完大学的课程,恨不得上学前就背会所有唐诗宋词元曲,恨不得三岁英语、钢琴都达到八级。虽然知识很重要,但现在是信息时代,比如今后想用哪首诗,只要知道题目或是其中一句,网上搜索就出来了。怎么就不知道教育孩子做人的重要呢?大家都想着,孩子有知识有能力,长大了赚大钱,当大官,却没有想到有钱或没钱都有可能带来祸害。曾经有一个比喻,钱和权就像是水,而人的道德就是装水的杯子。没有这个道德的杯子,钱就会得而复失,权就会泛滥害人。想一想今天有多少家财万贯、权倾一时的人走上断头台,都是因为他们缺少道德。没有足够“厚”的道德,如何能够承载万物呢!

3.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很多家长傻得可爱,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把孩子交给老师,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你就放心管吧,如果孩子不听话,打他骂他都行,我不嗔心。”其实,这是家长推脱教育责任的行为。老师虽然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严格地说,他肩负不起家长赋予的责任,尽管学校教育的理念是“五育并重,德育为先”,但实际上是以分数为重。显然,这两种教育都不是完美的。大家应该接受这样一个理念,“家庭以德育教育为主,学校以知识能力教育为主”。也就是说,家庭育人,学校育才。家庭、学校再加上社会,三方面力量的融合,才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教育孩子,特别是德育教育,家长们不要绝对地指望别教师,指望学校,一定要靠我们自己。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不是学校的,更不是老师的。

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孩子是大人的影子。我们把自己的父母挂在心上,让孩子学会了敬孝;我们把爱心款投进捐款箱,让孩子滋长了爱心;我们挤出时间陪孩子读书,孩子才会热爱学习;当我们满面春风时,让孩子的心充满阳光;我们对工作锲而不舍,孩子才会在未来的征途上百折不挠。相反,当你不经意间闯过红灯,不经意间把垃圾丢在路边,不经意间抢到了公共汽车的座位,不经意间溜出一句国骂,不经意间把愁眉苦脸带回家。不文明的种子甚至是邪恶的种子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长出邪恶的大树。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大人自己。追名逐利的有吧,视财如命的有吧,喝酒喝个天昏地暗,麻将打得晕头转向,吸烟弄得狼烟地洞。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请问这些恶习,哪一个是胎里带来的,哪一个不是后天学来的呢?和孩子比起来,我们大人要势利得多,要污秽得多。不要以为成人有了一定的智慧就觉得比孩子强,用纯洁的心灵来比照,孩子远强过成人百倍,千倍!

三、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

有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只有学校教育,孩子才能成才。其实最重要的教育是机会教育,就是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这方面,父母拥有更多的机会。《EQ》的作者丹尼尔﹒高曼说,孩子三岁之前,直觉能力最强。这个时候听过的古典音乐、看过的世界名画,背诵的经典篇目,深入到骨髓,一辈子洗刷不掉。孩子超过三岁还有20%的机会,六岁到十三岁之前还有10% 的机会,十三岁之后,直觉的能力消失了,老天爷就把孩子强大的摄取功能收回去了。在这样最为关键的时刻,你把这么重要的责任全留给学校或者把孩子推给父母,你不但失去了塑造国家栋梁的机会,还给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留下了疑问。

现代的人们从找对象时就很注意质量,因为他们知道,遗传很重要。孩子都有一张和父母相似的脸,相似的身段,相近的智力,这些都是家长直接给孩子的。恐怕只要有生育能力的人都会,不需要培训、锻炼的。但是,有些东西是父母不能直接给孩子的。比如品德,比如知识,比如生存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也就是说,你可以给孩子一个身体,却不能连同自己的灵魂也给他。我们当然幻想,武侠小说中可以头顶头把一个人的武功直接传递给另一个人,免去几十年修炼的痛苦。

如果父母想改变孩子,那就先改变自己;如果父母要教育孩子,就要先作自我教育;如果你改变不了孩子,教育不了孩子,就改变自己和教育自己;如果父母改变不了自己,教育不了自己,那就少管孩子。因为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所以父母,千万别破坏第一任教师的形象,因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自己的复印件!立伟老师

 

2、孙光友:让家庭成为教育基石

在母亲子宫里的孩子,世界是一样的,在母亲子宫里的孩子,人性是一样的。

走出母亲子宫的孩子,大地还是一样的,天空还是一样的,但世界不一样了。

孩子通过子宫看世界,世界是一样的。

孩子通过家庭看世界,世界不一样。

养育孩子,是父母天经地义的责任。可父母看重的往往是养,却忘了育。

现今的人都在向教育狂吐唾沫,而所有的唾沫几乎都吐向了学校教育。世人不知,当今教育的失败不仅在学校教育,更多的还在家庭教育。

朱永新说: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

莫言说:孩子成绩好,靠老师但更要靠父母。

有的专家甚至说:孩子与孩子的差别,主要来自家庭。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我也很赞成一位校长的观点:大手的方向,决定了小手的行为。

父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吗?不是,是一生的老师。有其父,必有其子。话虽不能这么绝对,但什么样的家庭,便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仍是一般规律。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教育比任何教育都更容易进入孩子的血液。学校的十年寒窗,有时还替不了父母的一个言行举止。

现在的问题孩子太多了,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孩子,多数是问题孩子。而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这么多的问题孩子,这么多的问题家庭,这个社会还能正常吗?

我们总在抱怨中国人的素质太低,抱怨了多少年,不知是否有人明白,病因究竟在哪里?

我们看见过学校老师教育孩子打架斗殴杀人放火吗?我们看见过学校老师教育孩子抽烟喝酒赌博吸毒吗?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孩子在家庭里却能够轻易地接触到这些不良的东西,父母的示范、电视电脑的传播。

国人真应该清醒了,中国的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盲区,要真正解决国民的素质、提振民族的精神,必须痛下决心,从家庭教育入手。

美好教育理念是大教育观,主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统筹设计,一体化建设,让家庭教育成为教育的基石。

首先,政府要负起责任,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整体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设立专门机构,领导、指导、协调地方家庭教育工作。

第二,各地应根据人口数量,设置适量高水平的父母学堂,作为公共资源,与中小学校享有同等地位。父母学堂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体,实行免费教育。民间资金也可依照政策法规规定参与办学。

第三,国家或者地方必须出台父母或者监护人接受家长培训的政策法规。新婚夫妻以及分别进入小学阶段、中学阶段的孩子父母,均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学习培训,提升家长素养。学习期满,考核合格,授予合格家长证书。不合格者必须延期学习,延期学习阶段学费自理。

第四,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家校合作,互相促进,全方位育人,教育才能走出盲区。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真的希望,问题父母越来越少,真的希望,幸福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好了,家才会好,家好了,教育才会好,教育好了,孩子才会好。

为了孩子,请重视家庭!

 

3、家庭教育是信度和效度最高的教育

我国有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研究,唯独缺乏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究其一主要原因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清,这点需要引起重视。

家庭教育比任何教育持续时间都长,是影响力最持久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大学教育都贯穿其中的教育。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影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励志做人的家庭教育内容,成为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即使考上大学离开父母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家庭教育也不会因时空距离的加大而中断。

家庭教育以活动内容为基础,产生相应的教育体验,效力大于其他教育。

家庭教育过程中的说服、讲解的理性水平通常不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家庭教育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生活活动内容,如培养孩子爱与善良的品德,往往是让孩子在父母爱的呵护中,感受到爱的体验;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产生劳动的快乐体验,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意识。“活动为主,贵在体验”的教育原理,揭示了家庭教育生活活动体验的教育有效性。因为人有“认知”和“动力”两大心理系统,仅靠说服教育并不能保证心理认同。但是教育伴随着“活动”体验,触及了人的心理动力系统,使人产生了相应的主观感受,就必然产生相应的态度,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家庭教育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伴随着家庭成员间亲密的利益联系,家庭教育的信度、效度高于其他教育形式。

家庭教育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联系。所有父母实施家庭教育的动机,无一不是为了孩子好。这种“一切为了孩子好”的教育动机,可以说在幼儿阶段即被孩子感受。伴随着年龄增长,家庭成员间的利益联系作用,对家庭教育的信任感与日俱增并伴随终身。家庭教育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总是充满了信任感。由于教育信度高,教育效度无疑得到增强。所以,家庭教育的信度、效度高于其他教育形式。

家庭教育具有浓郁的情感氛围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不能企及的。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富于情感感染力的教育,往往是最有效的教育。家庭教育过程中,从学业成绩到身体健康,从行为举止到衣食住行,从人际交往到恋爱婚姻,直至人生发展,父母都是想其所想,急其所急,苦其所苦,乐其所乐,无一不充满了亲情的氛围和情感感染。这种情感的感染从孩子记事起直到长大成人,都深深浸润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并时时转化为其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人生动力。所以家庭教育情感感染力是其他教育形式远远不及的。

家庭教育普遍抱有高期望和浓郁的教育责任意识,产生的教育激励效应大于其他教育形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普遍心理期望,为了孩子获得良好的人生发展,家长们从生活到学习,从家庭到学校,从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无一不报以高度关注,即使孩子出现行为失误或错误,甚至产生对家庭教育的抵制行为,家长都因其浓郁的责任意识驱使,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由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派生的教育细心、耐心、恒心可以说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相比的,而且这种充满细心、耐心、恒心的关爱和教育是无条件、无关任何回报的。所以家庭教育的高期望和责任意识产生的教育效应大于其他教育形式。

家庭教育的敏捷性、深刻性、全面性、有效性是其他教育不能比拟的。

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的比例均处于绝对优势。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童年、少年时代,学校教育占有的时空环境是极为有限的,主要是处于家庭教育时空环境中,学校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往往被家庭教育内容所囊括,家庭教育往往对学校教育内容起到强化或弱化的作用。如,当学校教育活动、教育内容与家庭教育观念一致时,就能得到有效强化,反之则被弱化甚至被否定。无论是正面的“强化”,还是负面的“弱化”,首先是建立在家庭教育感知的敏捷性基础上。因为学校教育所有活动内容,因学生回家后的言行被家长迅速感知,并施以相应的家庭教育影响。此外,家庭教育内容还包括为人处事、行为习惯、伦理道德、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人格发展等诸多内容,相对学校教育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体育艺术等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无疑更具有全面性。【中国教育新闻网赵霞刘星期  原文链接:http://yidianzixun.com/n/09OtFoOX?s=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