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座】我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和理解

(2016-01-04 10:09:45)
标签:

阅读与写作

阚兆成

分类: 阅读与写作

http://img03.store.sogou.com/net/a/04/link?appid=100520031&w=710&url=http://mmbiz.qpic.cn/mmbiz/tPUlwgabA3ehYc6bNkjZHjYqqvLZ6QCVpMibE8rPf5wRJSgbiblCrcbmy0zaccsm2NwERib4HHgacwgmKt76dCJ8A/0

2016年1月2日晚上,在文友书店教师读书会上做了一个主题发言,谈了“阅读与写作”两件事,主要想法是让教师和家长换一种视角来看阅读和写作,寻找新的启示、新的突破口,为阅读与写作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关于“阅读”我谈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阅读的几个重要观点,二是阅读的几个重要作用,三是阅读的价值,四是不同年龄段或学段到底应该读什么,五是怎样阅读才会更有成效,六是我对阅读的几点思考,总之,谈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书是人类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读过一二百本书。”

 【讲座】我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和理解

浅阅读是知其然,满足人的是感官,获得的是信息,形成的是知识;(目前很多孩子任务式阅读就停留在此层次)

    深阅读是知其所以然,影响人的精神,获得的是理念,形成的是能力和气质。

    真正的阅读是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马克斯·韦伯的一句话既是棒喝也是勉励:“灵魂不经过寂寞和清苦之火的锻打,完全炼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所谓寂寞和清苦,正是一种深层次阅读的状态。

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有资料显示:喜欢读书的孩子比不读书的孩子成才的概率高5倍。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说:“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伟大的读书者。”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走红的于丹、易中天、蒙曼、王立群、纪连海、郦波等,为什么“红”?他们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就是会读书。

 

身体饮食,一日三餐;头脑饮食,有几个月不进“食(书)”本。

身体饮食不外4种:第一种,是主食,吃饱。第二种,是美食,补充蛋白质。第三种,是蔬菜水果,帮助消化,吸收纤维质。第四种,是甜食,日常的糖果、零食等。

 

头脑饮食也可以分成4种:第一种生存需求的阅读(主食),是为了解决升学、就业、工作等现实问题。第二种思想需求的阅读(美食),是帮助思考人生中一些本质类问题。第三种工具需求的阅读阅读(蔬菜、水果),是为了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而进行的阅读。第四种休闲需求的阅读阅读(甜食或零食),就是为了娱乐、消遣,追求的就是口感。

 

高手较量在语文。中国大师级人物都打下了坚实的读书童子功。钱穆9岁背诵《三国演义》,吴宓、闻一多、茅盾背诵《红楼梦》一字不差,方令儒背起诗文来滔滔不绝,黄侃能把九千多字的《说文解字》任意像串糖葫芦一样一串一串地穿起来。就连自然科学家也很有读书的童子功,苏步青、钱学森、杨振宁,哪一位不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小学毕业时就能将《左传》与《唐诗三百首》背诵如流。


 

背诵是阅读的最好方式。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理解。学养深厚、笔融文白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永贤在《语言心理学与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背诵文学作品,特别是文言文或较艰深的作品,有益无害。实验证明,倘能背诵,理解也不差,当时不理解,日后会逐渐理解。”历史上的伟人都是“通过背诵”而获得非凡记忆力的! 背诵一篇“难”文章“远远胜过”读一百篇简单的文章。背诵是一个伟大的习惯,一旦养成,你将受益终生!


 

    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犹太人人人把一本书读了100遍,因而人人都成大器。犹太法典《塔木德》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犹太小孩在12岁的时候,人人都把相当于《三国演义》那么厚的《旧约全书》读了100遍。《旧约全书》不仅仅是圣经,更是一部文学名著。在中国,把《三国演义》那么厚的一部书读100遍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三个人:一位是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茅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再一位是苏步青,童年放牛时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读了100遍。

 【讲座】我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和理解

关于写作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是作文?二是为什么要写作文?三是为什么有些孩子怕写作文?四是怎样指导孩子写好作文?五是我国作文教学需要动大手术。

 

作文是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运用与反映。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用语言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写出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观点、诉求、主张、等等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宏观要求是:用乐观向上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轻松自由的语言去表现生活;用真实愉悦的心境去表达情感;用大胆自信的勇气去想象和创造。

 

教师对教学主体忽视是孩子怕作文的根本原因。作文的程序基本上是“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应该调整为“构思--谋篇--起草--修改”。主要原因是,标准要求太高,要有意义、字数不少于多少、文通字顺等。

 

让每位学生都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好。要鼓励学生敢写,解除思想的枷锁,放宽意义要求,着眼童心童趣,倡导自由的表达。对孩子作文内容要宽容,甚至纵容!既要放开手脚,又要一路呵护。孩子学写作文就像学走路,先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走;当他不会时要示范;当他即将摔倒时要扶一把;当他姿势不对时,给他讲一讲走路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80年前就告诉我们:

作文的原料:思想、情感问题的表达。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作文的过程:是陶冶情操并写成文字,是一种探究过程。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是一次创造活动,都是对个人生活、思想、情感的一次提炼和丰富。

作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学生思想的养成和情感的陶冶,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怎么写作:我们只须经常扪心自问,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在向着追求充实的路上?如果是,那就可以无所顾虑,当写作的欲望产生时,便大胆地、自信地写作。因为欲望的产生是这么自然,原料的来源是这么真切,更不用有什么顾虑了。走在这条路上,再加上写作的方法、技术等等,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

 【讲座】我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和理解

国外学生写作过程:(1)打磨论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调整自己的思路,自拟定话题。(2)起草作文,然后将作文草稿分发给小组其他同学阅读。(3)吸收同学意见、建议、质疑、反驳,修改自己的文章,再交换手稿,重新讨论、重新修改。这样周而往复的草拟、修改过程磨练了学生对自己论题的思考,这个过程将他们塑造成真正的写作者。


中外作文差距比较:

 1)文体:他们重视说明文、议论文;我们重视记叙文、议论文。

2)目标(考察方向):他们重视培养思维能力;我们重视语言文字运用技巧。

3)选题(内容):他们重视社会现实中的深层问题、思维难题或疑惑;我们重视的是玄虚空洞、风花雪月、偏难怪的话题。

4)结构:他们重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重视凤头、猪肚、豹尾的三段式。

5)方法:他们将“理性”重“科学”,有归纳、概括、统计、判断,有大数据,有理、有据、有结论;我们讲“感性”重“技术”,是例证,三个好例子就好,三个坏例子就坏,连作者自己都不信。

6)结果(能力):他们是培养学生的战略眼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我们培养的是战术策略,是小聪明。思维能力明显低了一个层次。


 

写作指导训练要从“作家作品”转到“学生作文”上来。作家作品主要是面向精神生活的,而学生作文主要是面向现实生活的,这个基本问题语文老师必须搞清楚。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是一次创造活动,都是对个人生活、思想、情感的一次提炼和丰富。作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思想的养成和情感的陶冶,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http://img03.store.sogou.com/net/a/04/link?appid=100520031&w=710&url=http://mmbiz.qpic.cn/mmbiz/tPUlwgabA3ehYc6bNkjZHjYqqvLZ6QCVKHIEJlTXL6bqqQ9F8kcQJ6rPhaXCqdLSge8Mbc74ZDcJjdQMuEpPgQ/0

【讲座】我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和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