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即教育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下一站

(2015-12-16 14:37:21)
标签:

教育文摘周报

分类: 报刊发文

201512月23教育文摘周报(第51期)“一线原创”栏目


生活即教育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下一站

 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  阚兆成

 

课程改革在课程建设、课程设置上做文章是应有之意,这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本问题?当这个问题步入正规之后,课程改革的下一个重点任务就应该转移到“生活即教育”上来,解决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备受诟病的“教育与实际脱节”、“学不能致用”、“高分低能”等突出问题,这是解决怎么教和教育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

 “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一只鸟被关在笼子里。将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如同要把一只鸟放飞在林子里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活得自由,学得快乐,长得健康。我国的学校教育,黑板上做实验,教室里开工厂,试卷里练技能,学生尽管学得多,但学的知识不会用,其病因在功利的教育体制,病根却是教学存在“传授有余、实践不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借鉴美国在学习与实际结合问题上的做法,引发我们的思考与谋划。

一、 美国的课程是如何联系实际的?

美国中小学开设的必修课程不多,选修课则五花八门,几乎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定。每所学校都会开设园艺、电脑、驾驶、缝纫、烹饪、木工、机械、摄影、绘画、乐器等丰富多彩的实用专业课程。很多学校的课程为“菜单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学生一套课程计划,学校确定每门课程的月学习任务,每位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自主学习的真谛,实现了自主发展。一些知名中学在整个高中阶段开设课程多达300余门。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美国学校的几百门课程与我们学校的几门课程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他们“自助餐”式的课程选择,更有利于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改变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美国学校对待所有课程是一视同仁的,有学分多少之分,没有主副课之分,通过技术课程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并对学生实行各种基础的技术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谋生,知道怎么去生活,怎么去谋生的一般知识,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千行百业的兴趣。

美国中小学一般不设行政班级,实行走班制。教师任课实行模块分割,一般主讲一门学科或一门学科的某一模块。必修课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打破年级界限,实行分层教学;选修课则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在自己所任教的教室办公,学生流动,教师不动。分层走班上课的班级结构真正落实了“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分类推进”的教育理念,使教育真正走上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道路。

二、美国的课堂是如何联系实际的?

高钢在《遭遇美国教育》一文中曾有这样的叙述,美国的小学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不大,而是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不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美国道尔顿中学把教室一律改为作业室,作业室按学科分设,室内陈列该科的参考书、图表及实验仪器等,供学生学习使用;废除班级授课制,把各科教学内容制成分学期、分月、分周的作业大纲,规定每学期、每月、每周应完成的各项作业及其进度,由学生根据各科作业大纲自行学习,自行记载成绩表,教师在作业室担任指导者。这种课堂结构形态很好地落实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真正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美国的作业是如何联系实际的?

美国小学生的作业竟是《XX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怎么评价二战》等。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是一位旅美华人的孩子完成的一份作业,时间是两周,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自己设计的封面,文章分出了目录、章与节,文章最后列着一本一本的参考书目。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家,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使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没有评价,既没说对,也没说不对,老师没为孩子骄傲,但为他们震惊。

还有的作业是,老师让孩子们去图书馆任意寻找10本关于美国历史的著作,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写出这10本著作的内容概要;再从每部书中选择你认为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描写、论述或者是数据做5张卡片,一共要做50张!卡片上要注明引文出处,包括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机构、年代和版本;老师还要求孩子们从书中选择自己认为对美国历史发展进程起到过重要作用的10位人物,对每个人物写上一段几百字的评论。作业期限是四周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这类作业一般没有“标准答案”,给你一种可以完全任你自由发挥的空间。当然,让你发挥的只是你的思想,你的文字描写,但是对你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和投入的工作量是进行严格要求的。

美国学生家庭作业量不多,老师经常会出一个大的题目及要求,规定一个期限(一般都是1个月左右),要学生带回家去做,具体的内容及形式由学生自己完成。这种作业大都是要学生动手又动脑,因为老师没有一个刻板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查找很多资料,有些还需要做社会调查,甚至还需要做一些实验。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做这些作业时,有时还需要自己去找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请教,或联系公司、大学、医院的试验室做试验,许多学生是以自己为这些单位做义工来换取动手实验和使用设备权利。

四、美国的作文是如何联系实际的?

2013年《中国青年报》《美国小学生“研究报告”堪比大学生论文》一文,文章介绍,美国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写作课是写研究性论文,他们拿出来的论文,内容之深入,篇幅之长令人惊叹,有的已经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论文。在美式教育中,从小学以课题报告形式的写作就已经开始了,语文老师让全班同学每人解决一个不同研究课题,有的学生研究动物(猪、马、牛、狗任选),有人研究植物(大树、小草、鲜花随你挑),有人研究政治(共和党、民主党你看着办),有人研究医学(内、外、妇儿、精神病可供选择),有人研究作家(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五彩缤纷),有人研究天文学(太阳、月亮、星星让你眼花缭乱)。全班二十几个学生,通过搞作文课题这种方式,真的可以达到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虽然作文题目可以天马行空,但作文的评价标准却是严格统一的。美国小学老师和大学老师的作文评价标准是一致的: 作文引言、内容、结尾的模式一模一样。美国小学生和大学生写作过程一模一样:去图书馆借书,到网上查资料,分析搜集到的资料,写提纲,正式写作文,为文章配图。

美国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孩子们要具备学术和科学发展的技能,让他们深入钻研一个主题,持续参与到一个实际的思维难题中去,这正是与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五、美国的节假日是如何联系实际的?

美国的高中毕业生要想顺利毕业,要想进入大学,必须拥有作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服务性工作的经历,参加这种“义务劳动”的时间要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孩子们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要在200小时以上。一位美国大学的系主任曾经说,他录取学生的时候,非常注重“志愿者服务时间”这个指标。他说,一个孩子能否关注他人的命运,关注社会的需要,是这个孩子今后能否有大的造诣的前提条件,不管他研究的是什么专业,他都需要把为人类工作当成目标和动力。

进入高中后,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社区的公共图书馆,不是去看书,而是去义务劳动,帮助整理图书,输入资料,擦桌子,修板凳,打扫卫生,做各种杂事。可以去养老院当清洁工,也可以作残疾人学习的辅导教师,可以给小学校义务修剪花草,也可以给教堂粉刷墙壁。只要你“献爱心作奉献”就行,社区的各个机构都会帮你实现你的“善良愿望”。干了好事,有专门机构为你记录时间,这些记录和评价将和你的学习成绩一起交给你的中学,作为你是否能够成为合格毕业生的标准之一,也将成为你进入大学时的录取标准之一,这就是你的操行评语,是你的人格描述,是你的“政治鉴定”。

 

 

上述可见,美国教育的每个阶段、环节都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贯穿教育的始终,他们的孩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孩子面对他们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是在这样的课程、课堂、作业、作文、义工中一次一次、一点一滴被开掘出来的。“生活即教育”、“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该怎么改革呢?方向是明确的,别人已经走出了成功的路子,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如何将学生引入生活和实践的广阔天地。

 

生活即教育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下一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