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语文

标签:
晓鹏的博客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语文是学习中的一大重点,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它都是主科。而语文往往又成为令考生头疼的一大科目。究竟如何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我想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本文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概述、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诗词鉴赏、写作、总结。
首先,我想谈谈学好语文一些必须做到的东西,或者说要学好语文需要培养哪些习惯和素养。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以上是关于语文学习的一点概述。接下来将着重按各种题型的特点分析学习对策。
先谈谈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语文卷上更是如此。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阅读理解能力,一个是概括能力,一个是表述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就是读懂一篇文章所需要的能力,它又可以细分为三个能力:一,认读与理解能力;二,分析与综合能力;三,鉴赏与评价能力。其中如何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是现代文阅读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着重就如何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谈谈看法。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把注意力放到文章重要内容上是辨别并筛选重要信息的前提。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1、整体把握。通读文本,把握文体特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明确筛选标准。分析命题要求,依据要求确立筛选的标准;3、确定筛选范围。精读文本,由整体把握到局部认知,确定与命题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4、比较鉴别,去伪存真。依据筛选标准,仔细辨别,剔除多余的错误信息。
概括能力是指把搜索到的文章信息浓缩成几个字或一两句话的能力。这一点需要找准文章信息中的关键部分或者核心部分,往往通过文章的一些关键字句的整合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
也许更重要的是表述能力。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可以读懂那篇文章,但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不知所措,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根据老师的建议,我找来了一些比较规范的参考书,然后按照平时做题的速度阅读上面的文章,在大脑中构思出答题要点,最后再和参考答案来对比,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一些术语或者某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通过不断总结和训练,在后来做文学作品阅读题时我的下笔非常快,回答问题也得心应手。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在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积累并不仅限于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作文素材。对于阅读,也应该像学习数理化那样用错题本来不断地积累、总结做错的题目,特别是现代文阅读的客观题。做完一篇阅读后,要像对数学题一样仔细分析做错的地方,看看自己掉进了出题人精心布下的哪一个陷阱中,并引以为戒。
今天我们谈谈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难点,文言文阅读。它跟诗词鉴赏都是难点,因为它们都是用我们所不熟悉的语言规则写成的。怎么办?我们就要从我们的劣势下手,化不熟悉为熟悉。课本中出现过的古文必须熟读乃至记诵,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古文段落,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我还建议大家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古文观止》,其实我们很多课文就选自《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选取的文章都是古文中的精髓篇目,不仅有着高度的可欣赏性,而且这些古文大家的作品都是后世模仿的典范,它们是文言文的规范,用词准确精当。
文言文阅读是建立在深厚的积累上的,平常要下许多功夫在积累上。积累的范围包括:一,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二,常见文言虚词。现在有18个常见文言虚词列入《考试大纲》,它们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夫、与、则、者、之。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是对文言语法的考查。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掌握文言语法是学习文言文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以上这些积累范围就可以涵盖文言文阅读的多种题型要求考查知识,但我还要补充一点:要学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它内容,而不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单罗列,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
文言文阅读虽然是个难点,但由于它的考查目的和题型相对比较固定,因而我们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最后我强调几点:1,加强课内文言文学习,打好基本功。2,加强文言文议论性文字的阅读,特别是翻译。3,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技巧已经相当成熟,因此,从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揣摩测试角度和难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要谈的是一个“小角色”:名句名篇的默写。说它是个小角色,是因为它在整份高考卷中占的分量比较低,而且大部分考生可以轻易拿到满分。但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永远不能轻易放弃一个要点。第一,认真掌握初高中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第二,适当扩充生活中阅读中常用常见的名句;第三,会背的名句名篇一定要会默写,否则前功尽弃,就是不要只会“发声”不会“落笔”;第四,要发挥会默写的名句名篇的其他功能,如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我常常把诵读名句名篇作为一种课余的闲暇补充,读那些大师的诗文,会被他们的感情他们的胸襟所感染,如此一来陶冶性情,二来应付默写,三来用于作文,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说名句名篇的默写是个“小角色”,那么诗词鉴赏应该算是个“中等角色”。但大家都知道,它往往不好做。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是在实际的考察当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攀登的高峰,望而生畏,以至于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其实,诗词鉴赏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玄乎其玄,它也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
第一,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与抒情诗;按形式,可分为古风、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与民歌,而古风和格律诗中,又有多种类别。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这是阅读诗歌要首先把握的。
第二,注意诗歌的不同风格:“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我们欣赏诗歌,要反复诵读,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第三,领会诗歌的意境: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往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幽静恬淡的心情。又如陶渊明的《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劳动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所以,我们鉴赏诗歌,正是要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第四,把握诗歌中的典故:古人常用典故,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第五,掌握诗歌的表现方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比兴手法、夸张渲染手法、情景交融手法等等。
第六,重视诗歌的炼字、炼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个词,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
以上都是一些诗词鉴赏中要注意的地方。其实,诗词鉴赏跟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方法都有相似之处。现代文阅读讲究“术语表达”,诗词鉴赏更加讲究这一点: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反跌、衬托、渲染等等诗词鉴赏中的术语是一定要熟练掌握的。这需要我们做题和总结。文言文阅读要打破“语言隔膜”,诗词鉴赏更加讲究这一点:大量的倒装、互文等语法规则,是读懂诗词必须掌握的。最后,还要留心一些常见意象包含的特定情感,如流水之于时光,落日之于游子,明月之于聚散,杨柳之于别离,春花之于伤感,秋风之于愁思,鹧鸪之于兴衰,大雁之于归乡等等。
此外,还有关于语文的作文,我以前的博文中有几篇详细讲解了语文作文,大家可以找出来看一看,只要能认真吃透我举得几个例子,中考高考作文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