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标签:
李凌云 |
分类: 家校共育 |
现在国内的离婚率在明显的上升,每次听闻这样的离婚事件,我们周围的人都会有一个反应。“多可怜的孩子呀,从小爸爸妈妈就分开了。”可事实上,当婚姻无法继续下去,分开是再正常不过的。对于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家长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关怀,同样可以让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十分好。那么了解单亲教育的利弊,以及单亲教育的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单亲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其次,要注意单亲家庭中孩子性别认同发展。单亲家庭中的男孩子往往会因为没有父亲的引导而表现的个性偏软弱,或者出现补偿效应,表现的过于对抗。而女孩子在没有母亲角色的引导多会表现的过于阳刚,少了女子该有的阴柔。总之,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关注孩子的性别意识十分重要。家长可以多给孩子提供同性伙伴或同性长辈的相处机会,让孩子在模仿中进行性别认同。
再次,要注意单亲家庭中矛盾的内部缓冲机制的建立。我们说“同在一个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家庭中不可能没有冲突、矛盾,可是单亲家庭对于这种冲突、矛盾少了第三个人来缓冲。所以在单亲家庭中,我们更需要一个成熟的家长(不会和孩子闹别扭、不说话),个性独立,开朗,快乐,并且乐于照顾孩子,只有具有这些良好的品质的家长才能更好地处理单亲家庭教育中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要注意社会歧视对单亲家庭教育的影响。许多社会舆论信息过度强调了单亲家庭教育的困难,夸张了单亲家庭教育的危害,使得孩子内心处于恐惧、阴影当中。再加上其他小朋友无意的讥笑和讽刺,往往会令单亲家庭的孩子陷入痛苦和混乱。他们既依赖于单亲的爸爸或妈妈,又憎恨他们让自己生活在嘲讽中。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如何可以成长的好呢?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评价,降低公众舆论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家长要将离婚事件合理的告知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分开不是他的原因,反而会更加爱他。
总之,离婚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负性的生活事件,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只有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教育现象,即寡居的母亲抚育孤子成材,也就是单亲家庭子女成才。出身于单亲家庭的杰出人物有:孔子(2岁丧父),孟子(早年丧父),张衡(幼年丧父),嵇康(早年丧父),韩愈(二岁丧父)、欧阳修(早年丧父),周敦颐(少年丧父),范仲淹(两岁丧父)成吉思汗(8岁丧父)等等。所以凡事都有利弊,单亲教育也是一样的。估计好多家长都疑惑单亲教育还会有优势吗?
首先,单亲家庭的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教育更具有一致性。幼儿思维的一大特点是缺乏主见,易于服从。所以我们说在家庭教育中,教育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父母以及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达到一致,往往会导致孩子内心的混乱和纠结。而在单亲家庭中单亲爸爸或妈妈都容易轻松地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旁人来干扰,从这点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优势。
其次,在单亲家庭中孩子更容易养成爱与被爱的能力。我们说在单亲家庭中,大多数的父母会觉得对孩子有愧疚(有的甚至为了孩子而坚持不离婚),所以在离婚后他们会对孩子格外的爱护。加之不用考虑另一半,单亲家庭中的重心会一直聚集在孩子身上,这样就有利于孩子与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爱与被爱的能力将得到发展。由于在呵护、尊重中长大,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会很好,会觉得自己很重要。等稍大一点,孩子可能会反过来照顾单亲的父亲或母亲。所以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发展的更加的独立,社会能力和助人能力也会发展的比较好。
最后,在单亲家庭中,孩子从小就面对逆境,更能学会在逆境中成长。父母中任何一方的失去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们会无所适从,这将是他们人生刚刚开始就经历的最大逆境。但是人的许多品质在逆境中更容易形成。如果没有强大的保护伞,那么瘦弱的小草只有自己茁壮成长才能对抗风雨。同样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坚强执着和自控。
那么考虑到单亲家庭教育的利弊,单亲的家长自身应该注意什么呢?
1.单亲的父母自身要保持成熟的心态,个性独立、开朗和乐观,并且要全心全意的去关照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离婚或丧偶沉浸在痛苦中而忽视孩子。这虽然很难,但是为了孩子,父母必须要努力做到。
2.单亲的家庭在教育中要给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和自我的权利。因为单亲的父母更容易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
3.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选择,不要生活在对单亲家庭有歧视的地区,必要的话可以搬离原来的环境。
4.如果单亲的原因是离婚,那么夫妻双方要摒弃埋怨和冷漠,至少在孩子面前要维持对方的形象。也可以通过扩大亲友系统,让孩子知道爱他的人还有很多。
5.夫妻双方都要坚持和承担对孩子教育和抚养的责任,并且让孩子知道父母分开并不是孩子的原因,父母都会更加疼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