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已经上学了,还是不能清楚的进行表达,怎么办?

(2015-10-26 05:46:41)
标签:

表达

分类: 阅读与写作

       宝宝从出生一年左右,便开始了咿呀学语。对于这个时期的父母,经常会得到由孩子的语言表达进步所带来的惊喜。一般来说,到孩子三岁左右就能够表达日常的情感和想法,从生理角度,到孩子五岁左右,语言表达的功能就已经发育完成。也就是说学龄前的孩子就具备了能够和他人交流的客观生理功能。但是即便到了学龄后,很多的爸爸妈妈却仍然会为孩子的语言表达发愁。

      有的宝宝已经上学了,但是语言表达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难于开口、声音过低、语速过快、语序混乱、言辞与所指不统一等等。关于孩子的表达出现明显问题的原因很复杂,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种:生理机能、心理问题。

       上面谈到,绝大部分孩子到了学龄后,语言表达的生理机能包括智商情况都足以支撑孩子的表达,但大多孩子仍然存在表达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心理问题。所以下面主要谈的是关于后者----心理问题。
造成孩子语言表达障碍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

       1、 父母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在孩子三到五岁,语言技能形成期,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提高,这本身十分正常。但有些家长要求过于严苛,就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同父母进行交流,进而形成语言表达障碍。

        2、孩子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这类情况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父母忽略了孩子,孩子希望通过自己对父母的“反调”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仅没有引起注意,反而一如既往的忽视孩子的表现,就会引起孩子对表达自我的厌烦和心理倦怠,甚至自卑。

       3、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粗暴.打骂,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并不会产生效果,反而会刺激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了,不要他了。他开始不听父母话,故意和父母对着干。

      4、父母阻止了孩子之间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工作,尤其是孩子之间的交流纽带多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嬉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与父母家长交流外,与社会交往的第一道途径。很多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受伤,或者弄脏衣服等会常常阻止了孩子之间的游戏。但这种阻止和限制却会使其失去了与外界交流的途径,自然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升,甚至造成语言障碍。

      孩子的表达障碍确实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不小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的解决和缓解确实有章可循的。

      首先,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有语言表达的障碍或者问题时,不要紧张更不必恐惧。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只要是在一个有爱和谐的家庭里,即使不去刻意的调整,在孩子长大后,语言障碍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缓解和改善。

      其次,建立一个长期攻坚的改善心态。孩子的语言障碍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改善或者完全消除自然更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问题。需要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由润物无声的耐心。

      再次,孩子的语言表达障碍改善方法是有章可循的:和孩子交朋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与孩子平位沟通、重视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建立彼此信赖关系,是孩子敞开心扉的良药。这方面个人有个人的良方,各家有各家的心得,就不赘述了。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改善语言表达障碍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语言表达兴趣。很多家长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多的困扰。关于如何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兴趣,会在相关的文章里详细展开。在这里有一个短平快的方法直接交给大家:就是让孩子多听故事。

       想象力丰富、唯美的故事,是孩子们天性的喜好。良好的故事讲述,在孩子们的聆听过程中,会自然形成画面的联想和对表达的记忆。

       家长能够给孩子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自然是最好的,但碍于时间、个人演讲能力的诸多原因,许多家长无法做到这一点。那就至少要陪着孩子一起听。家长和孩子一起聆听故事的过程也是和孩子交流和建立感情的最好时机。长期坚持,善意引导,孩子不仅会对听故事产生强烈的喜好和依赖,更会逐渐形成对讲故事的兴趣。当一个孩子能够在父母面前,甚至他人面前流畅的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自然也就是孩子表达自信心建立和交流障碍破除的时候。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而且满载辛苦的。

      最后说一句,一个学龄后的孩子的清楚的讲述一个故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自信和兴趣,更需要有技巧的锻炼和培养。这点在以后的文章里也会逐渐展开。

作者:嘉庆叔叔(“儿童评书”播讲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