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屠呦呦获奖表明:一个人将来成就大小与中小学成绩关系不大

(2015-10-07 10:32:04)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校共育

      据《钱江晚报》报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宁波的两所中学——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一下子热了起来,因为屠呦呦的中学生涯是在这两所学校度过的。据学校一位老师说,当时屠呦呦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实际上,诺奖得主小时候学习不好的现象很多,有一家科研机构专门统计了近年来几十名诺奖得主上学期间的考试成绩,发现很少有考前几名的,不少人甚至在中小学期间成绩一般。许多诺奖得主上学时平庸,这也因此被称为“诺奖现象”,屠呦呦恰巧也在其列。

诺奖和中小学教育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相关关系呢?

其一,一个人在学校中的学习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并不是必然有关系。这是全世界的教育家或心理学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他们认为学校的考试仅仅只考察了学生有限的几种能力,小学主要以语文、数学成绩排名,反映的主要是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而其它一些对学生将来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能力却没能有效地考察,譬如,思想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艺术创作能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他取得好成绩是很自然的,但是这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不一定突出,相反,一个学生如果想象力、创造力非常强,但如果他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很少,他也可能在学校的成绩比较差。他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上,增大了未来获得某个领域杰出成就的概率。

其二,同分不同质的问题。有的家长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小学时很优秀,上了初中就成绩平平了呢?小学的学习内容少而且简单,多数内容通过感性认识即可获得,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强;初中的课程多,学习内容难度加大,许多内容要通过理性认识来获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由于种种区别,考试时同是100分,其含“金”量是不一样,有的是机械训练得来的,有的是真正理解掌握了得到的,对不同学生来说,95分也可能大于等于100分,含“金”量的不同是未来发展的真正不同。分数之差主要是差在会与不会、细心与粗心、努力与不努力等方面,不是差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因为平时考试考查科目、内容以及评价方式并不是指向未来成功的标准,它只是一个区别的标准。

其三,“第十名现象”至今仍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杭州小学周武老师通过十年调查发现,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优秀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他称这种现象为“第十名现象”。他认为,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顶尖的,但是他们大都比较活泼,灵活性强,学得较为轻松,兴趣广泛,老师不大注意这些学生,因此其学习的独立能力较强,有很大的潜力。另外,这些学生没有保住“前三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中学习。这是他们有“后劲”,进步和成才概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优秀学生一是听话、认学;二是家长指导、督促;三是老师厚爱、关照。但是,这类学生心理压力很大,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独立性较差。学生考试分数优秀与一般的区别可能是:用10分力气得9分收获与用5分力气得了8分收获的差别。因此,家长和老师向孩子的学习要的不仅仅是分数,而且是分数的含“金”量。

屠呦呦在中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般,她的获奖再次证明了:一个人将来的成就大小,与他在学校期间的表现没有太大关系,但与这个人是否有坚定信念、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持之以恒的韧性有很大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