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变“愁乡”留人难留心

(2015-09-24 10:38:48)
标签:

愁乡

乡愁

分类: 阚侃教育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通过对四川芥县的调研发现:大量农村青年教师仅仅将这个岗位看作是一个暂时的“过渡岗位”,只要能进城,各种考试他们都会去争相参加。大量农村青年教师忙考试,中年教师忙招聘,老年教师等退休,很大比例的农村学校已经深陷教学人才青黄不接、人心散离的状态。这篇报道与我们平时了解的情况大体一致,这说明农村教师人心不稳的严峻程度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了。

近几年,国家出台对乡村教师改善条件、提高待遇发放生活补助等一系列政策,采取了特岗、支教、交流等多种措施,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乡村教师呢?笔者认为“乡愁”变成“愁乡”也许是留不住青年教师的主要原因。“乡愁”怀念家乡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愁乡为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愁,对自己未来看不到希望发愁

无奈的选择,注定要把农村学校作为跳板。在我所接触到的通过招考考到农村任教的青年教师,几乎没有一个想死心塌地的在农村学校干上一辈子,几乎都是这样说,先解决个编制,过个三五年想办法再回到城里,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们又将带着怎样的工作状态度过这三五年呢? 

看不到希望,生活的不够体面、没有尊严。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两极分化严重,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让部分农村教师看不到希望。让青年教师留下来,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生活补助问题,还有人格上的尊重,社会的认可,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目前,环境、条件和待遇已不再是第一位的因素,他们把体面、尊重看的更为重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农村教师在城市买房,过着候鸟式生活——住在县城,工作在乡镇,他们与村落乡土社会毫无关系。因此,环境、条件和待遇对部分教师来讲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创造条件、等待机会,时机一旦成熟拔腿就走。

主动逃离,为了自己和孩子未来。农村教师岗位对男生已无太大吸引力,新招的教师80%以上是女性,很多考到农村学校的青年教师,他们认为在农村学校发展缓慢,评优、晋级很难轮到,即使轮到也要付出比城里老师多得多的努力。乡村与城里的孩子在入园、上学、就医等方面差距很大,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影响了下一代的起跑线甚至是终生发展。因此,部分农村青年教师谈对象、买房子都选择城市,这都是在为主动逃离做准备。

留人要留心,要想让乡村青年教师“进得“留得下”“稳得住”“扎下根”,必须千方百计去除他们的“愁乡”情绪。过去农村孩子考学是为了跳出农门,吃上国库粮;现在农村孩子考学是为了进城,过上与城里人同样的生活。农村大学毕业生不愿回农村当老师,是怕别人瞧不起。城里的大学毕业生去农村当老师,是为了解决编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城里。因此,解决农村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必须拿出更加有力的治本之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