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松信: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2015-08-23 16:04:14)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校共育

近期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大家坦言现在的孩子学习很辛苦,每天早早起床,晚上要很晚才休息。孩子除了被学校作业缠身,每天还要上补习班,周末的课程也是排得满满的。虽然有的家长也不愿意看着孩子这么辛苦,但大多数家长都怎么做,自己拗不过家人的软磨硬泡,也只好让孩子上补习班。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小学生抢跑现象愈演愈烈,并且在城区学校尤为突出,一方面在于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为此从小就给孩子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年级开始就早早地为孩子安排了各种学习课程。另一方面在于整个社会风气使然,缘于家长的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这么做,一些原本没做此打算的家长也不甘人后,担心孩子跟不上同龄孩子,因此也加入了抢跑队伍。

不难想象,家长成天担心孩子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必然导致家长失去理智,把培养孩子的重心放在如何保持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分数上,把分数高低作为培养孩子成败的标准。为了追求分数,除了孩子在校正常学习之外,不惜耗费金钱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甚至于连孩子的周末时间也不放过,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将孩子牢牢绑定在学习这一件事情上。

孩子被锁在了学习这一件事情上,失去了行动和自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将变得机械和死板,家长殊不知此举非但难以达成心愿,反而可能扼杀孩子的天性,阻碍孩子的正常成长。诚如知名学者黄武雄教授在《台湾教育的重建》一书中所言:我们太不了解孩子,用太多功课把小孩时间占满,小学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减弱,长大反而会变笨,至少脑筋会僵硬。

更何况,家长盲目让孩子抢跑,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并非一定能够提高孩子的分数。比如,对于父母是否会干预学习的问题,澎湃新闻对今年的高考状元作了调查,有86.21%的高考状元选择几乎不会,13.79%选择偶尔会。而平时与父母沟通顺畅的高考状元超过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于鼓励赞美的达到了93.1%,严厉鞭策的仅占6.9%。可见孩子是否取得高分的关键,不是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抢跑,推崇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而是取决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是否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家长应当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习分数,深刻反思抢跑行为,不宜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倘若真的把孩子的学习看成是一场马拉松比赛,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不是的开始,而是做好前的各项准备。学习和家长真正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的的良好习惯,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起、怎么、如何冲刺等基本规则和方法,并在前做到让孩子全面热身,激活孩子的运动细胞。孩子明确了的规则,掌握的方法,让全身骨骼肌肉活动开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潜能,出应有的成绩。因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是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关键,而不是为了分数让孩子在学习上抢跑

小学六年,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能仅仅专注于孩子的考试分数,而是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和自由,敢于放手给孩子各种尝试机会。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家长不能因为分数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偷走了孩子童年的幸福,而是应当让孩子勇于去体验、探索、尝试新事物,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失去正常学习机会和逐渐丧失学习能力。这就像黄武雄教授说的那样:人是活的,是不断在变的,小时尝试错误,自由摸索,长大了才会思辨,才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这样也就有竞争力。

因此,笔者认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可急功近利。拉着孩子抢跑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抢跑很有可能要被吃红牌,家长应当冷静思考,保持清醒头脑。教育是慢的艺术,对孩子的学习靠的不是强塞而是融入。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小学阶段着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给予孩子应有的时间、空间和自由,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这样才能使得孩子得到正常的学习和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