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木和无趣”之说对中国教育是个警示

(2015-08-06 08:39:12)
标签:

中国教育之声

分类: 阚侃教育

“麻木和无趣”之说对中国教育是个警示

阚兆成2015-08-05 17:36:43

英国一家媒体拍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开展“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抓狂”并吐槽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老师讲话时“有人吃东西,有人在化妆”,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英国博航特中学的校长尼尔·斯托格表示不赞同。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并不像中国老师所描述的那么懒散,同时,他形容中国老师的教学是“麻木和无趣的”。但也有英国网友力挺中国教师的教法。

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开展“中国式教学”有不同的评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通过比较才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正是教学交流的目的所在。得到英国网友力挺诚然是件好事,有质疑和批判声更不是坏事,“麻木和无趣”这样比较尖锐的批判声也是这次交流的重要收获,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实事求是地讲,西方与我国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方法、课堂纪律、课堂气氛等方面都是有较大区别的。我国教师的作用犹如传输知识的传送带,保证的是学生知识量的积累。而英国教师的作用犹如鼓舞士气的打气筒,保证的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充足。

西方老师认为,要想让学生爱听,老师首先得不断自我提升,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含义与历史渊源,扩充知识面,将知识讲解得有趣、生动。课堂既能训练思维,又好玩、好学,学生也就能按照引导,充分参与到课堂的互动环节,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其降低难度、减慢速度的学校课程是遵循了儿童学习发展规律的。

而国内老师常常因教学内容过多忙于赶教学进度,也就无暇顾及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认知风格,不会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上花太多时间。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是让学生能快速回答出正确答案。

不少老师的做法是,把知识点分解得很细、挖掘得很深、讲解得很透,课堂追求不留死角、滴水不漏,课上大容量、高密度、强训练,课下查缺补漏,老师该想到的地方都替学生想到了,学生无需再动脑,只要按老师的要求抓好落实就行。如此一来,学生能不“麻木”?课堂应该是兴致盎然、妙趣横生,质疑声、回答声、批判声不断,不尊重学生、把学生训哭,学生能觉得“有趣”吗?

网友大多不是教师,他们对英国教育不满,因此力挺中国教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尼尔·斯托格校长是教育专家,他能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发现中国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麻木和无趣”,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警示。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5次入选“锐评”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