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带你看芬兰看到了“中小学教师来源结构天壤之别”
(2015-08-01 10:44:16)
标签:
中国教育之声 |
分类: 阚侃教育 |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到芬兰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报道中有个标题“能吸引最优秀的人当老师”特别吸引我的眼球,因为,近几年我们进行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调查特别让人忧心,与顾老看到的这点形成了巨大反差。
芬兰社会能够吸引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特别是当小学老师,而且申请教育专业的几乎都是大学入学考试前20%的学生。是什么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来从事教育行业呢?报道介绍,一是不热爱教育不可能成为教师,教师在芬兰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职业,2011年赫尔辛基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共有2400人申请入学,但仅录取120人。特别考察申请人对教师专业的认识和选择教育专业的动机。二是拥有高度的职业幸福感,他们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三是芬兰教师薪水的涨幅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小学教师最多能涨58%,美国的涨幅仅在21%到26%之间,且涨幅与教龄和教学水平挂钩。
我们的教师队伍现状又是如何呢?我用个标题是“中游学生不得已才考师范当老师”。近年来,我们对本地教师队伍状况做了大量调查分析,事实表明,刚恢复高考10年左右的时间,很多优秀考生愿考师范当老师,随后一段时间优秀学子就不愿考师范当教师了,因为当时教师待遇徘徊在国民经济12个行业的倒数1和3之间。上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变了,特别是近10多年,考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几乎是本科末批次生源,其中还有20%左右的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然而,地方师范院校是中小学教师90%以上的来源。以2014年全国普通高考为例,本科录取率为38.7%,也就是说进入地方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过去十几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主体是这样单一智力层级的人群构成,大大降低了教师队伍智能多样化水平,这与发达国家让智力最优的三分之一学生读师范当老师的政策差距甚大,这种比较单一智力层级结构的中小学师资来源是非常危险的,这比数量暂时不足更为可怕。这与芬兰申请教育专业的几乎都是大学入学考试前20%的学生真是天壤之别。
顾明远带你看芬兰,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来源结构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研究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对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