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感受:参加全国“赛课”让我几近崩溃

(2015-07-09 15:31:18)
标签:

赛课

分类: 课程与课堂

赛课使几个人、甚至几十人的智慧强加在一个人的一节课上,这样的课不仅毫无价值,而且副作用极大。从赛课看其他评选,评选到底为了什么?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效益?评选是一种虚伪的政绩工程,也是最大的形式主义,追其根源,评选的标准导向多数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在参加全国某学科教学比赛之前的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把满桌子教具一掀,把PPT课件的分页器一摔,痛哭失声。

此次比赛是由某教育学会组织的,每两年一次,每省一名代表。为了在比赛中获得佳绩,我和其他几位教师已经奋战了将近一个学期。一堂小学阅读故事的英语教学,我们辗转各校试讲已达26次。明天就要比赛了,眼看不断的口误,突然出岔的课件,毫无把握的学生,我紧张、慌乱、焦虑,在一片指责声中,终于崩溃了。

可从前的我,开朗活泼,天天乐呵呵;而现在,我表情麻木,眼窝深陷。自从被选为省里唯一的代表参加赛课以来,我已有两个月没有见到孩子了。我现在嘴里的孩子,是自己所教的4个班的160名学生。

赛课究竟给老师带来了什么?我看,把课堂当做竞技场的做法,是对教师智慧和创造最赤裸裸的挑战。

借班上课与课前铺垫

对明天的比赛,我没法不忧心忡忡。因为孩子是从来没见过面的。一堂好课,往往需要孩子把老师烘托起来。怎么烘托,我把希望寄托在铺垫上。

在正式比赛中,铺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铺垫,就是上课之前对陌生的学生进行统一摸底、辅导,对于个别课堂中无法掌握的词语或活动,先行积累和演练,为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扫清障碍。

铺垫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通常,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才能胜任。在这次比赛中,区教研室安排了6位教师帮助铺垫,谁巩固词汇、谁巩固句型、谁对学生摸底、谁对疑难进行预设,大家通力配合,有条不紊。

铺垫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铺垫的课堂,能比正常的课堂积极、欢悦许多,能输出很多众望所归的答案。

赛课非要铺垫不可吗?

我知道,不了解学生的教师,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的。不铺垫,我对学生一无所知。我对课堂的互动也一无所措。

专家支持与团队力量

赛课比拼的不是个人力量,而是团队力量。这是比赛伊始领导们不停灌输的道理。为我准备赛课的队伍庞大而又缜密。其中,有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市区教研员等,十几位专业人士。他们都是权威的身份和象征,每一位都比正式授课的我资历深厚,经验丰富。

赛课的前夜,学校领导召集所有人员开会,给每一位正式分工:“××负责PPT课件调配,××负责教具摆放,××负责教学反思撰写,××负责预答辩,××负责给学生预热……”大家一丝不苟地按照校领导的指示行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正式比赛包括授课和反思答辩两部分。在练习教学反思时,我大胆地表示了自己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在我的教学中,我就想表达 Reading Is Fun这个主题。话音未落,教研员李老师毫不留情就否了。他面含责备,一堂全国展示课,你的定位太低了。

我又小心翼翼地说起自己对探究的思考。探究也不行,太深奥了,后面的答辩随便一个问题你都招架不住。又一位老师质疑了我。

从此我偃旗息鼓,默不作声。

一堂全国赛课的费用清单

为准备这节课,我豁出去了。光是明天比赛用的课堂用具,就有打印机、备用墨盒、A4纸、硬卡纸、彩纸、订书机、钉子、糖、学生奖品、老师礼品、小音箱、剪刀、胶布等。

这只是一次的开销。我晒出一学期来的花费:给学生复印阅读读物,单色印刷9元一本,一次360元。彩色印刷16元一本,一次600元。前后试讲26次,为孩子印刷的故事书一共花费4000多元。还有各种教具,贴画、卡片、剪纸,给孩子们奖励的棒棒糖,共计1000余元。学校另几位骨干教师陪伴备课、说课、评课加班的餐费,也超过2000元。为赛课准备的衣服,2000元。再加上夜晚打车回家,总数早已破万元了。

不仅如此,学校的花费更是一笔惊人的数目。自从入围名单确定开始,每一次试讲,学校必须请不同的专家会诊、把脉。试讲以来,十几位教育理论专家、语言学家、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先后走进学校指导,各种接待、劳务费等,数目之大,无法清算。

孩子们被迫参与成人游戏

离比赛还有两个月,我所教的4个班级,每周18节课,怎么也支撑不下去了。心思根本无法集中在课堂,整天想的就是怎么修改设计,怎么准备赛课。

为了让我全心全意比赛,学校开了绿灯。4个班的教学,先是其他教师轮流代课。然而,时间一长,新课、作业、考试扑面而来,繁重的压力,额外的负担,其他老师也顶不住了。临比赛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学校为我请来一位专职代课教师。

我满怀歉疚。有一次,我匆匆从食堂经过,遇见自己班的孩子。他一字一顿地问:老师,究竟谁才是我真正的老师?

赛课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在正式比赛的铺垫环节,借班上课的孩子们兴奋中带着紧张。兴奋是因为有优秀的新老师上课,紧张是因为会被铺垫的老师分配任务。离比赛只有3分钟了,一位老师追着孩子的身影不停地跑,手中不时挥舞单词卡。孩子急了,边跑边摆手,说:不行不行,老师,我真的记不住……”

赛课背后的制度人情

比赛终于结束了。我超水平发挥,孩子们非常兴奋,我被评委们一致认为新意频出,表现卓越,给自己、给学校、给省里的专家和领导,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我想,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忍耐。不过,我的同事和朋友,我的学校,半年多来,他们夜以继日,鼎力相助,这让我十分感动。

是的,尽管苦、尽管累,我对比赛的感情依旧复杂,爱恨参半。这是4年一次的全国赛事,有的教师,站在讲堂几十年,一辈子也碰不上这种机会。如果比赛获奖,老师的职称和荣誉,如市骨干教师、省骨干教师等,从此就青云直上了。在小学,做课”“赛课都是一种异常重要的荣誉,因为这是职业发展中最公开、最重要的评定,是教师成长中必经的考验。

不过,赛课中无休止的修改和打磨,让我不堪回首。因为场面盛大,课堂艺术被迫变成了舞台艺术。众目睽睽之下,任何进入听众鼓膜和视野的信息都会左右评委的审美判断。视频、音响、舞美、化妆、道具、美术、课件、灯光等,所有这一切,选手们都要考虑。有一位来自北方的教师,仅仅因为麦克风的位置太远了,课堂效果一落千丈。所有人都听不清她的声音。孩子们的情绪也受到了极大影响。

我所在的小学,校长也对赛课心生怨气。一堂课真的有必要备一学期吗?有必要一字一句地抠吗?这对学生来说到底有何意义?但为了学校的荣誉,他忍了。我没有办法超然。省里凭什么把机会给市里,市里凭什么把机会给区里,区里凭什么把机会给学校?赛事背后是制度,制度背后是人情。在这个链条中,学校和教师都处于专业声望的最低等级,学校没有发言权,教师更没有发言权。我们除了把握、珍惜,没有别的选择。校长说。

赛课失真,教育的理想渐行渐远

一场规模盛大的全国赛课,其扭曲与异化正常教学的程度,大家早已见怪不怪。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无一例外都不用粉笔书写,取而代之的是在黑板上贴字条。老师们呈现的PPT课件,其精美和高超的程度,堪比中央电教馆作品。而在所有失真的举动中,最令人忧心的,莫过于教师创造的泯灭。

赛课背后牵扯出多方力量。对于教师来说,职业声望的诱惑足以让全国赛课变成教师职业发展的金字塔,多少特级教师,都是这样过关斩将,被大大小小的赛课一路孵化出来的。对于学校来说,品牌就是生命线。教师职业荣誉是学校品牌荣誉的核心部分。为此,学校全力以赴,将全国赛课视为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对于大赛组委会来说,他们擎起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旗,寄望于通过新型课堂的引领,将学科教育改革推向深入。然而,偌大的赛场上,赞助商、广告商铺天盖地,高额资料费、会务费等,一场比赛也源源不断地创造着各种收入,纷纷流入不同人的腰包。当然,除了这三方主体,还有一部分关键的专家力量,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把赛课的标准不断向形式倾斜、向技术倾斜、向过度设计的教学创新倾斜,引导着一堂好课的去向。专家、教师、学校、组委会四方构成了一个愈演愈烈的怪圈,共同把课堂推向了竞争、虚伪、形式。

然而,这样的赛课究竟会把中国基础教育带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作为赛课的亲历者,我很担忧。(中国青年报)

 

wln1006博主感言】

这种风气在教育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这位老师在几近崩溃后勇敢的把这件事放在公开的媒体上来反思了。对这种赛课现象的产生和这种风气的蔓延,不同的声音已经听到了不少,很多观点博主也有同感。

为了一节比赛课,我和其他几位教师已经奋战了将近一个学期。一堂小学阅读故事的英语教学,我们辗转各校试讲已达26次。有这个必要吗?也许在很多管理者认为为了一个学校、为了一个地市、为了一个省份的荣誉再多的投入也值得,但对于一个老师甚至于一个团队到了几近崩溃的地步来说值得吗?如果从这个荣誉对于今后评职称来说确实是难得的重要的,但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来说,价值和意义是不大的。这样精雕细琢出来的课,与实际教学相去甚远,几乎没有推广普及的可能。老师每天都有课、每周都有课,是不可能在日常教学中化这么大的力气去对付一节课的。这只能是为比赛而比赛的课。所以为了这样一节课花费是一笔惊人的数目就不难理解了。赛课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样的新意频出,表现卓越只能是看上去十分完美的水中花镜中月而已。

  一场规模盛大的全国赛课,其扭曲与异化正常教学的程度,大家早已见怪不怪,而在所有失真的举动中,最令人忧心的,莫过于教师创造的泯灭。一个愈演愈烈的怪圈,共同把课堂推向了竞争、虚伪、形式。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教育主管机构和办赛组织者的高度重视和反思。我作为一个教师的想法是,一、赛课不应取消,出问题的是比赛的方法,而不是比赛本身。老师们反对、反感的也是这种脱离现实的比赛方法。广大教师应当有一个平台来交流和竞技,这对于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是有很大好处的,对于开拓老师的视野也是大有益处的,也是广大教师盼望的一个提高、晋升通道。不能因为这种方法不当而取消所有的赛课,那样对于老师队伍的能力提高和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二、赛课的方法可以改进,文中所指出的现行的赛课方法,我也十分反感,这种比赛的结果不完全是个人实力的真实体现,也不是老师平时能力的反映,把备课变成了背课,把上课变成了演戏,要改进的是把比规定动作----事前演练、赛时演戏这种模式变成:事前规定范围、赛中临时命题,考验和检阅参赛者的基本功和应变能力,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和全国技能赛的方法:抽签定题、现场备课、即兴发挥。这样的比赛才会有较高的含金量。三、核心是赛出真功夫,能体现出老师平时的真实能力,去除虚伪保留竞争,这样就可以让参赛者在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比赛的过程就是检阅的过程和交流的过程。这样的赛课导向性明确,才会比较符合教学实际,这样的赛课才会促进教学和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赛课才会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注意赛课的导向作用,改进现有的赛课方法,让赛课贴近教学贴近实际,发挥赛课应有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