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课异构”为谁而“异”?

(2015-06-15 09:55:47)
标签:

同课异构

分类: 课程与课堂

“同课异构”为谁而“异”?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甚至知识点都是十分明确的,这是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和认真落实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大家都认可的,目的就是发挥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长,然而,不知何时开始,出现了“同课异构”这样一个概念,大有越来越盛之势,我对这个概念从开始就持批判的态度,至今更觉得“同课异构”是个噱头,并认为在课改滚滚洪流面前,搞什么“同课异构”,简直就是背道而驰,甚至有点反教育的味道在里面。其理由:

第一,“求同存异”是处理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教育等复杂关系的重要原则为何课堂就例外,偏偏非要“求异”不可呢?有人在总结“同课异构”的好处时,列举了:互相比较、博采众长、同伴互助、共同发展,不“同课异构”常规的听评课活动就没这些功能吗?

第二,“同课异构”的主体是谁?明显是教师。突出的是教材处理之异、教学方法之异、教学策略之异,让人看的是奇异之法、独门绝技、剑走偏锋,这些跟学生有多大关系?“同课异构”只关注了一个字“教”,其本质是“教”而不是“学”。课改十几年了,再只关注“教”这个字,先进性何在?

    第三,“同课异构”为哪般?其实这个问题很清楚,就是形式主义作怪,好像不整出个概念就不叫本事,不搞出个噱头就不叫工作,不弄出点动静就不叫能耐,为此,兴风作浪,掀起一股股妖风邪气,搞得教育乌烟瘴气,在反对“四风”的大形势下,有意把课堂教学的“异”放大,这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还能是什么。

   上好常态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根本,常态课的好坏是决定每位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赶时髦、走形式、摆架子的作秀课,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受益者是少数人,其最大弊端是让老师们越来越追逐个人名利、越来越不重视常态课,这不是反教育又是什么?思考该如何抓好常态教学课,加大对优秀常态课的研究和推广,把评价的目光转向真正具有实效性的常态教学课上来这样的活动才会让学生真正受益,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 
    所有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如果不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里面就很可能掺杂上了某些“你懂得”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