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让我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标签:
全课程 |
分类: 课程与课堂 |
全课程,让我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韦晶
遇见“亦小”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遇见是刻骨铭心的。2013,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拐点。
那一年的8月20日,我以种子教师的身份来到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挂职学习。这一年,远离亲人,生活至简,但教育的幸福却一直弥漫心间。感恩这段相遇,她是我教育生涯中最难忘、最珍贵的生命旅程,她带给我全新的教育体验和幸福。
两年里,我始终在亦小“全课程”实验改革最彻底的一年级。全课程、包班老师、第一年任教一年级数学、音乐、科学和体育四门学科以及颠覆传统的学校文化,对我来说每一项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里,我不断经历着颠覆、打破、重建的过程。怀着归零心态,在名师常丽华的引领下,我逐渐走向教育的深处。今年4月15日,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李伟平书记和任洁局长带领区属各小学校长、教师发展中心和局机关相关科室40多人来亦小听我的课,大家都被课堂上孩子自然、蓬勃的生命状态和学习研究的热情以及师生生命的对话而感动落泪。是的,这是我和小萤火虫们每一天真实课堂的再现,在这间安全、自由、温暖、幸福的教室里,我们一天天走向美好。
2014年8月,因为亦小带给我太多的感动和前行的勇气,也因为李振村校长的一再挽留,我决定再留一年。9月,我成了亦小全课程一年级(1)班的主班老师,迎来了31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有了前一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这间教室充满了期待和创造的热情。
教室,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更是师生共同精神成长的地方。一间平庸的教室和一间创造美好生活的教室,对于孩子生命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全课程的关键是教室生活的构建。
一直想给这间教室取一个孩子们喜欢、有内涵、有成长感的名字,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斟酌,我给这间教室取名为“萤火虫”。寓意萤火虫虽然很小很小,小到还不能发出迷人的光彩,但身上微微的亮点是我们的善良和友爱;萤火虫虽然很小很小,但长大后的能量却不容小觑。一只萤火虫的光亮虽然很小很小,但31个带着满满正能量的“萤火虫”努力发出的炫丽荧光,定能把大地点亮!
那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萤火虫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萤火虫的美丽传说,传递着美好的价值观。我带着孩子们一点点走进故事里,尽管没有精美的PPT,但动情的讲述和故事本身的魅力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住了,“萤火虫”和孩子的距离近了,班名水到渠成。
“我要发光”成了萤火虫教室的成长目标。我知道,比教室名字更重要的是不断挖掘名字的意蕴,赋予它新的生命意义。于是,我们有了班诗:
我是萤火虫
让我自由飞吧,
爱和智慧是我的翅膀,
从不畏惧世界黑暗,
振翅让梦想发光。
昂起你的头吧,
看我也在努力飞翔,
把心灯点亮,
幸福不在他方。
快和我飞吧,
点亮自己,
照亮他人,
无论我在哪里,
让世界因我明亮。
“我要发光”、“爱和智慧”、“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这些核心词从此成了萤火虫教室生活的共同密码,教室的文化气息一点一点在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以及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形成了。如今,每个到过萤火虫教室的人,都被这间教室满溢着的爱和美好的气息所吸引。来自台湾的林老师参加了萤火虫教室2014年10月份课程结束仪式后感慨道:“这间教室温暖、美好,小萤火虫们遇到你太幸福了!”
全课程班级管理采用包班的形式,力求“打造一间没有恐惧的教室,让每个生命自由、从容、舒展。”作为全课程包班老师,起初,每天从早到晚泡在教室里,面对31个吱吱喳喳的孩子,的确透支到不行。但当我真正浸润其中,就明白了包班的意义——“为每一个孩子找一个爱他的理由”。
我是包班老师,教授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几门学科,看到的也不再仅是学科下的学生;我是包班老师,看到的不再是孩子片段的表现,而是孩子从早到晚一天的生活,能看到孩子不同面的表现。梦瑶这个女孩接受能力弱,但她很阳光,每天早早到校,一见到我就张开双臂喊着飞奔过来:“小鸟找大鸟喽!”淘气包大宝二宝,上课很少坐得住,但有一副热心肠。一次课间,大宝见我在吃药,想都没想说:“韦老师,药很苦吧,我来帮你吃。”这句话连说两遍,满眼的真诚,特别让人感动。
因为包班,我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因为爱和宽容,我们师生亲密无间,教育成为我们共同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孩子们学习非常自信、快乐,舒展自如的生命状态让所有人难忘。
全课程强调没有外在于孩子生命的知识,所有的学习一定和他的生活相关。就拿一年级下学期的春天课程来说,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和敏感。孩子不仅仅学几首诗,认几个字,重要的是他在大自然中是否兴发感动。
我们多次带孩子们在校园、在小区、在公园观察、记录、描绘、吟诵、拍摄、代言,在这些过程中,孩子和自然是相通的。带孩子走向大自然,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丰富的现象中去发现因果关系,发展活的思维,这也正是苏氏倡导的低年级孩子应上的“思维课”。在绘本、音乐、舞蹈、大自然的学习这么丰富的知识、情感、智力背景的铺垫下,再来学课文中的小诗,孩子的学习兴趣、识字朗读、理解感悟和表达就有了质的飞跃。春天的诗读得两眼放光,因为他们看见了《初春》中的嫩芽,看见了《晨光》中的风,看见了《春雨的色彩》,知道了《春天在哪里》……
自然的,每天早晨,有的孩子会跟我分享他看到路边的柳树冒出嫩芽了,有的孩子会拿着带露珠的花瓣告诉我她的故事,有的孩子惊喜地发现去校园的路上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小野花,有的还用捡来的树枝做“创意花枝”……春天课程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里。我想,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致力于一生发展的学习。
同样,一年级上学期动物主题课程的学习:小动物“安家”、动物小讲座、动物主题影片、动物主题童谣、儿歌、绘本、歌舞、绘画、表演、手工制作……孩子们无不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每一天的课程孩子们都充满期待:第二天会是哪个小动物和我们见面呢?
我们还带孩子走进北京野生动物园,到更广阔的动物世界里,在和各种动物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中,观察、了解动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独特的本领,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和动物的亲近感。游学前,孩子们规划游园路线,在父母的协助下,上网查找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动物资料,设计观察记录表。悦同小朋友自己画出了野生动物园的游览路线,后面附有厚厚的一本观察记录表,每一页设计了三种动物的观察记录表。叙贝小朋友设计的观察动物记录单比老师设计得更详尽和丰富,动物的食物、居住的地方、生活习性、攻击指数等也都采用选择打钩的方式来记录。显然,孩子的潜力不可低估。
就这样,“南瓜节”、“沙子日”、“牛奶日”、“冬至日”、“动物日”、“花仙子日”、“世界读书日”;生日庆典、课程庆典……孩子们在充满安全信任的教室里,在富有节奏感和创造性的教室生活中舒展自如、自信活泼、乐于表达和创造。
回顾一年多的历程,我的心中唯有“感谢”二字,感谢全课程,让我遇见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