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高水平的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没有任何评价
(2015-04-24 09:20:51)
标签:
竞争弊端 |
分类: 幼儿.小学 |
高水平的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没有任何评价
英国教育家尼尔说过,“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会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敌意。
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有自己独特的任务。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务中获得主动权。
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更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童年的竞争可能产生几大弊端:
1、削弱孩子内在的力量,让他变得羸弱无力。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就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
不能不说,现在的童年生态环境太差了,成人把自己的焦虑过多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们在不适宜竞争的年龄,被卷入无节制的竞争中;在尚不具备抗挫折的年龄,被成年人搞得心理失衡,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2、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对竞争的准备远比合作充足,一切活动都是以竞争为目的,哪怕玩耍,最后也要以得名次为目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使得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是学会了比和争,学会了防范。比如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愿意给其他同学讲一道题,生怕别人学会了,把自己比下去。更多的孩子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首先不满意自己,产生自卑;然后不满意他人,敌视他人。
当下的现实是,学校经常花样翻新地制造着评比,并不考虑这些评比设计的合理性。孩子被评价一会儿抬到天上,一会贬到地下。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的内心能不乱吗,他的道德能不被损坏吗?有的孩子学会了表演、造假,有的自我认知被搞乱,有的变得满不在乎……如果孩子在童年时代没有机会发展诚实、友善和宽容,成年后,如何能要求他具有合作的品行?没有合作能力的人,竞争力又有几何呢?
3、培养病态的奋斗者。有些孩子确实能被训练得很有“竞争意识”,从小表现出极度的争强好胜,这样的孩子是以消灭天性为代价,只以社会评价作为价值判断。
也有不少“成功人士”,我们发现他并不快乐,总是活在焦虑和紧张中,甚至有些人自杀了;或者有些人最终放弃了曾经最看重的名利,心态归零,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生命似乎绕了远道,才进入正途。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极端的功利主义者和一个妄想中的精神病人,其心理机能是一样的,他们都无法和世界建立正常连接,以一种病态的方式存在着。竞争的后果往往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击倒自己。
4、损害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长久的、超过承受力的压力首先会在情绪上积淀毒素,影响做事效率和品质。而情绪上的毒素太多了,又会影响到生理健康。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发育当中,太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也会影响到生理发育。
已有研究发现,压力或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脑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身高,也有可能表现在机体其它方面,比如皮肤病。英国教育家尼尔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发现,“我从未在一个快乐少年的脸上发现过暗疮。”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任何具体的对手,是“虚荣”和“恐惧”。虚荣是一种自残行为,放下虚荣,就能减少消耗,节约生命成本;克服恐惧,就会降低贪婪,享受生活之从容。
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着力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
设想一个孩子体质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欲,开朗友善,自信平和,那么即使他从未听说过“竞争”这回事,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竞争会打败他呢?
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可谓典型的“成功”人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曾经历种种挫败,却一直坚持,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他说,“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这句话道出了他的成功秘诀。
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