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洁:一位“80后”校长的成长手记
(2015-04-15 16:21:26)
标签:
80后校长 |
分类: 视点.争鸣 |
我出生于1980年,2000年参加工作,2014年3月被任命为一所小学的校长。周围有些同事称我为“80后”校长,言语间既有鼓励也有担忧。身为“80后”校长,我希望我的个性特质、思维方式,能给我的校园和我身处的教育世界带来一些温暖而积极的改变。
一、发出自己的声音
担任校长后,我不断问自己:我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师生应该过怎样的教育生活?为了找到答案,我和行政班子整理阅读了学校建校以来的重要文献;利用SWOT分析法,明晰了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邀请老校长、退休教师、在校师生讲述学校的故事,畅谈学校文化。我喜欢用开放、直接、坦诚的方式,集思广益,凝聚价值共识。我们最终确定,通过总结办学思想、绘制教师发展蓝图、制定课程开发实施行动计划、规划与设计新村儿童生活、完善学校组织建设五个项目,引领学校走上文化发展之路。
我感受到:“80后”特别喜欢倾听“自己的声音”。在学校管理中,我也特别在意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建设,我希望自己的学校是有个性、有活力、不可替代的,希望学校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与改革的道路。这就意味着,被“外面的声音”、“领导的声音”、“流行的声音”环绕时,我还要听到“自己的声音”和“规律的声音”。有好心的长者劝诫我们: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我感谢他们善意的提醒,但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在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怀抱初心,直面困境与挑战,勇往直前。
二、追求完整的教育生活
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不应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学校和学生。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公开课、教科研、信息技术样样精通;我们也需要照顾家庭,锻炼身体,有自己的爱好。我们必须首先在生活中成为一个正常、完整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高尚的教育人。
同样,学生也应过上完整的学校生活。我们提出“培养幸福儿童”的育人目标。我希望孩子们成为健壮、善良、勤劳、快乐、智慧的“幸福儿童”。身体健壮、心地善良是幸福的基础,勤劳、快乐、智慧是幸福的保证。我们从五项育人目标出发,一一落实相应的教育领域及课程。例如:2014年,我们重点推进了儿童阅读课程,以“晨光诵读、升旗仪式、四季共读、整本书阅读”为四大载体,不断完善新村儿童发展课程体系。
三、以“温柔的坚持”润泽教师
任职初期,我曾一厢情愿、单刀直入地组织过几次教师培训。在经历几次碰壁后,我不断反思培训不受欢迎的原因,调试工作方法,后来发现,“温柔的坚持”竟是一种屡试不爽的好办法。“温柔的坚持”不仅是在妥协中求发展,更是在等待中盼成长。
明确学校文化建设和育人目标后,怎样将办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理念与行动?我“劝”教师读书。我坚信读书创造幸福,但也深知教师如果被强迫读书,必然不幸福。如果教师觉得学术书籍太高深,我们就向教师推荐教育随笔;如果教师没时间读完整本书,我们就鼓励教师先从经典文章读起。我持续不断地尝试各种教师可接受的方式,引导教师读书。我校门口的小黑板,用于写通知和教师生日寄语。每周一,我们都会在小黑板旁放上一些好文章,教师可自取阅读。2014年儿童节,学校向每位教师子女赠送了刘继荣、张一凡合写的《我们要彼此听话》,推荐给教师和自己的孩子共读。没多久,许多教师兴奋地告诉我,这是孩子今年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一位音乐教师颇为激动地对我说:她女儿读完这本书后,重新燃起了报考师范院校的热情。我们还成立了“新村书社”,向教师推荐在阅读方面办得好的微信公众号,定期举办读书沙龙,鼓励教师们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读书感受。我们还结合学校常规工作,向教师推荐读物。比如:开家长会前,我推荐了李镇西的《如何第一次开家长会》。再如:布置家访工作前,我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这种任务驱动式的荐文荐书,效果特别好。我尝到了“温柔的坚持”的甜头,明白了多用可亲、可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会事半功倍。
四、以欣赏的态度激励教师
校长不是校园里的“巡警”,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找问题上,即使面对问题,也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有关教职工。相反,校长要带着欣赏的态度看待人、事、物,这样,可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多地体验职业幸福。教职工如果能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就能够获得最大的职业驱动力。
我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辟出表扬专栏,及时、详细地记录我发现的校园中的闪光点,比如:“某教师主动清洗钢琴布罩”,“某行政人员工作细致,短信提醒教师车辆摆放整齐”等。每周,我都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分享这些记录,让更多教师的优秀事迹得到传播。我在学校行政巡视记录表中设计了“留住新村感动”一栏,引导中层在巡视校园时,不仅要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还要寻找校园里的好儿童、好老师和好故事。
在听课方面,我倾向于寻找教师的亮点,引导教师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幸福课堂。作为校长,我反对“推门听课”,反对任何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检查,反对“指手画脚”式的交流点评。我更愿意采用预约的方式听课,允许教师准备,允许教师“拖延”,允许教师上不好再上。听完课后,我常对老师说:“我不教这门学科,你才是这门学科的专家。我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谈谈我的直观感受和不成熟的建议,很可能我说的不对,希望我们能共同探讨。”我要求自己每次听完课后,都尽量寻找某一个亮点,写一篇博文,逐渐写成一个幸福课堂系列。我写过“璞玉般的幸福课堂”、“叽叽喳喳的幸福课堂”、“关注细节的幸福课堂”、“诉说幸福的音乐教室”、“真情反思的幸福课堂”等观课博文。我与上课教师分享这些博文,希望通过文字,真诚地记录下我们独特的教育心路历程。教师也用坦诚的交流和慢慢的改进作为对我的回馈。
2014年末,我们策划组织了“十大新村幸福教师”评选活动。由学生推荐,全校师生无记名票选出十位幸福教师。孩子们这样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幸福教师:“我推荐我的数学老师王斌。一天,我看见一位大哥哥来看王老师。这位大哥哥是王老师以前的学生,他以前常饿着肚子来上学。是王老师一次次为他买早饭,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我觉得王老师很有爱心。”“我推荐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张卉。一天早晨,我在校门口遇到张老师,她微笑着牵起我的手,和我一起走进了班级。清晨的阳光映照在她的脸上,张老师好漂亮!为表演好集体晨会上的诵读—《踏雪寻梅》,她手把手教我们剪‘雪花’,还买来一大堆梅花。有张老师的陪伴,我感觉很幸福。”……如果每位教师都能体会到自己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就一定可以幸福地教书育人。
五、将平等民主的意识渗透到师生心中
在校园中,无论校长、中层,还是一线教师、教辅职工、学生,都是平等的,我们虽然角色分工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学校管理,推动学校发展。学校有宽松的议事氛围。一线教师可以参与行政会,学生可以贡献自己的金点子。民主课堂更是理想校园的重要标志。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看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应该直面的首要问题。在履职的一年中,我努力把平等、民主的意识传播到每位教师的心里,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2014年秋,学校严格执行教育局“零择校”政策,向每位教师宣传外来务工子女也应享受同城待遇和优质教育的理念。关上择校门,有些家长又寄希望于“择班”。因此,学校实行“阳光分班”,即由电脑随机编班,然后班主任抓阄“领班”,邀请家长和学生参与并监督分班的全过程。为更科学地配备师资,我们在为一年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本校教师的同时,再配备一名其他学校来交流的教师。
有人说,“80后”是“卡住的一代”,既不敢完全冲破体制,又想在体制内有所作为。一方面,“80后”会服从、妥协、执行;另一方面,“80后”又会不由自主地怀疑、批判、建设。我认为,矛盾的代际特征不仅不能证明我们是“垮掉的一代”,反而会成为推动“80后”担负民族重任的重要动力。因为,矛盾中蕴含着可能性,而教育正是一份成就可能性的事业。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