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夸孩子乖
(2015-04-09 16:12:51)
标签:
不要夸孩子乖 |
分类: 幼儿.小学 |
我们经常听见我们的家长、老人们在教育孩子带孩子的时候,把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上:“我们孩子最乖了!”。
我询问过很多家长关于“乖”的含义,多数家长们认为“乖”就是听话,就是对家长完全服从,就是听见家长的话之后雷厉风行,不反驳、不纠缠、不问原因,执行起来迅速、不打折扣。
如果谁的孩子家长说什么,孩子就做什么,那么这个孩子就是所有孩子的榜样,这个家长就是家长们羡慕的对象,这个家长的教育方法就会成为大家效仿的标竿。还会有很多家长们摇头感慨:“嗨!看看人家的孩子,真听话。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也那么乖就好了!人家是哪辈子积了德呀!”
那么孩子们一般都会在哪些方面表现“不乖”呢?
那就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了。不过据我观察,虽然家长们反对孩子行为的很多不乖的方面是有道理的(比如过多上网、比如吃零食等),更多的家长们认为孩子“不乖”的行为实际上却都是不应该被家长禁止的。比如说:玩游戏、洗碗、玩水、和朋友MSN聊天、动大人的东西等。
很多家长们限制孩子做的事情,实际上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引导,可能都是有益的。
我们在此不谈论孩子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因为那不是我们本文想讨论的主题。
我们只想说,家长不和孩子仔细讲道理,不说明怎样做的理由,不耐心引导孩子,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而只是单纯地简单使用命令的形式对待孩子,是很可怕的。因为这样,你的孩子就丧失了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了。
我们的很多家长朋友们,不是很愿意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他们期望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完全控制。如果控制住了,孩子就是好孩子,就是“乖”孩子;如果控制不住,孩子就是坏孩子,就“不乖”了。
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这个方法可能是经过很多年代代相传至今,大家普遍使用,司空见惯了。这种行为由于广泛使用,就成了习俗和文化的一部分了。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教育“乖”孩子的本质,我们不难看到其实教育乖孩子的本质就是:(1)孩子对家长的话要完全服从;(2)孩子不要挑战家长的意见;(3)孩子不需要了解其中的道理。
这中环境教育出来的孩子,其结果必然在处理事情上,在处理选择上严重依赖家长的意见。孩子们在今后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第一,孩子会惧怕独立思考。孩子很少独立想问题,很多事情都是按照家长的意志行动的,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理由。这个能力是孩子今后生活所必须的,而我们的家长却残酷地剥夺了孩子们拥有它的权利。
第二,孩子会惧怕选择。孩子们都是在“爸爸,这件事情怎么做啊?”、“妈妈,哪一个更好呢?”等过程中成长的,他们今后必定还会有这种依赖。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命运的,如果一个孩子不会选择,不懂得或者不敢选择,那么他今后的生活将会非常困难、也就非常难以预料了。
第三,孩子很难超越上一代。由于我们从小就受到这种教育,连找上哪个学校、选什么专业、去哪个城市、找哪个老婆、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用哪个手写字等等方面,都是按照家长们的意志去做的,所以我们的头脑和手脚就已经被爸爸妈妈驯服了,我们也就不太容易在思想上超越家长了。所以,我们国家两千年来,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缓慢,尤其是文化方面很多时候都出现了倒退。
第四,孩子会缺少创新能力。和前面的几点类似,由于孩子事事都要顺从家长,所以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力就几乎被摧残殆尽了。我们的家长惯用“别逞能了”、“简直是别出心裁”、“就你有本事,别人都是傻子”、“这个败家子”、“我们怎么养了你这样的孩子”、“难道你爸爸就不如你”等言语来否定、蔑视、奚落、摧残孩子们的任何宝贵的创新的尝试,不给他们任何尝试创新的机会,也不在创新方面给孩子任何荣誉和自豪。
就这样,我们一代一代地培养着依赖、培养着胆怯、培养着守旧,我们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这个样子。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孩子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经常抱怨我们的孩子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我们还为我们的民族不具备创新能力而郁闷苦恼,那么现在我们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了吧?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习俗之中的家庭教育风格,根本上就不在培养“独立”、“勇敢”、“创新”、“超越”的精神。
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开一个家庭会议,就要统一家长们和老人们的思想,大家一致行动起来,逐渐改变我们的那句口头禅,不再夸我们的孩子“乖”了,不再抱怨我们的孩子“不乖”了。
我们应该经常挂在嘴边的应该是:“哦,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努力”、“我们的儿子好勇敢啊”、“好孩子!你真有耐心”、“真的不错,你总能想到别人”、“太好了!自己摔到了,自己起来”等等。
因为在这种鼓励和引导当中,我们才真正地培养孩子今后人生所需要的宝贵的品格。
前一篇:千万不要过多夸自己的孩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