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好教师从不抱怨开始(王开东)
(2014-12-07 10:26:43)
标签:
转载 |
分类: 呐喊.建议 |
好教师从不抱怨开始
不少教师处在两种状态之中,一种是正在抱怨,一种是准备抱怨。但真正的好教师是不抱怨的。或者说,优秀教师应该从不抱怨开始。
放眼四周,我常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有的抱怨孩子太笨,烟锅都熏黑了,这孩子愣是没能搞懂;有的抱怨学校加班加点,这老师哪里像老师,分明就是周扒皮家里的长工,老板恨不得每天都要半夜鸡叫;有的抱怨工资,教师工资不低于或略高于国家公务员,简直就是薄松龄笔下的鬼故事,或者是飞天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有的抱怨环境,同事们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还有人抱怨体制,说素质教育就像一声春雷,但光光打雷从不下雨……
每当我听到某个老师在抱怨,就在心里感慨,这个老师又毁掉了。他今年在抱怨,明年还会在抱怨,而且一直会抱怨到老,最后是死不瞑目。
抱怨者何以成不了优秀老师?其原因在于:
首先,抱怨者是弱智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原本是美好的,只是因为坏人变多了,这个世界才变坏了。这是什么逻辑?韩寒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人的逻辑。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中国人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
他们抱怨礼崩乐坏,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是“礼乐世风”中的一个分子,崩坏和日下也有自己人心不古的一份责任。他们抱怨补课抱怨作业,但是兢兢业业补课的是他们,往死里布置大批量作业抢时间的还是他们。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英雄主义者只有一种,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吐槽生活,抱怨他人,绝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其次,抱怨者是垃圾情绪的携带者。
相信任何人听到一大堆抱怨,都会心情灰暗,忧郁压抑。甚至有人会感觉到前路迷茫,丢魂落魄。抱怨者给教育带来可怕的负能量。抱怨者自己发泄一番,倒是轻松不少,只是周围的人都成了他垃圾情绪的收容所。作为老师,负情绪的影响面那就更大了,老师的负情绪对学生完全可以称之为精神虐杀。
有一天,我和一个高中同学聊天,同学现在是某高校法学院的院长。他说,非常高兴的是,我们当初的那些穷孩子,尽管高考并不理想,但不管在那个行业,今天他们都是佼佼者。所以然者何?
我说,主要是因为高中阶段,我们这些人互相砥砺,内心坦荡、光明,从农村里走出来的人,始终相信泥土,相信汗水,相信播下种子就有希望。品质是第一生产力,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充满希望,我们从不抱怨,我们给世界带来正能量。
朋友是研究金融法的,他还打了一个比方,非常新颖。他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年入亿万,福布斯排行榜上也是名列前茅,他们银行里很有钱,但就对社会的贡献而言,他们是负资产,入不敷出;我们这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发光发热,赢得朋友喜爱,人民认同,社会赞誉,虽然我们银行里没有存款,但是我们是正资产,我们是精神富翁。我们给他人带来光明,我们可以改变他人,改变世界。
再次,抱怨者从不是积极的建设者。
抱怨者从不寻求建设,只是逞口舌之快,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要命的是,在不断的抱怨声中,抱怨者的承受能力不断加强,对嫉恶如仇的抱怨之事慢慢懒得抱怨了,最后老衲还是从了,只不过又开始抱怨别的事……这样一点点蚕食下来,抱怨者连唯一的正义感也丧失了,最后整个人全部成了社会毒素的综合体,而且还百毒不侵。之所以百毒不侵,乃是因为自己也成了恶的一部分。
很多被应试教育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孩子,一不小心考了师范,出来之后,他们往往更懂得应试之道,上手更快,下手更狠。正如农村受气的小媳妇,一旦成了婆婆,更是变本加厉,无所不用其极,要知道所有的婆婆都是小媳妇变来的。
看胡紫薇的《忆旧》,其中说到了阅评员。不妨抄录如下:
阅评员唯一的任务就是看电视,看报纸,看影视剧,观察一切媒体产品,并且把不符合导向要求的篇章,以阅评意见的方式呈送宣传主管部门。阅评员都是由所谓退下来的资深媒体人构成的,他们一辈子被管束压抑扭曲,但是在风烛残年,他们仍然甘之如饴地领受着毁了他们一生的那个势力的召唤,主动地把自己的余生跟这个原本应该深恶痛绝的丑恶捆绑在一起,跪求豢养。因为是内行人,所以发现所谓导向差池时往往眼光更精准,因为是内行人,所以在出具所谓阅评意见时更能言中关隘。并且在需要射杀自己的同类时,并不会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唯一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就是,抱怨者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他们之所以抱怨那些获得好处的人,只是因为得利者不是他们自己。
最后,教育应该呼唤更多的实干家。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什么要抱怨呢?与其改变不了现实,我们不如改变自己。孔子说得好。“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与其抱怨人家不了解自己,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让人家没办法忽视你,锥处囊中,脱颖而出,谁也阻止不了。
在我看来,独善其身不是犬儒,更不是逃避。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的改变,连接起来就是社会的改变。实干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实干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实干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实干是路,通过未知的梦想。
真的就是这样,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但前提是大家都必须要走起来,披荆斩棘,遇山开道,遇水架桥。
非常喜欢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小诗《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唯有更多的老师,都愿意做擦星星的人,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