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来解读几组教学关系

(2014-11-21 15:33:26)
标签:

教学关系

分类: 报刊发文

用“>”来解读几组教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8日
阚兆成
     按教育规律办事要处理好教育的各种关系。在实践中,很多教师面对各种复杂的教学关系时,很难把握轻重主次。笔者尝试用“>”来解读几组教学关系,仅供参考。
习>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学”和“习”的组合,教师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学”而忽视“习”。从“学”到“习”的过程,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一种从思想到行为的皈依。
     “习”是指“演练、试验、实践”。在实用技术中有句俗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它讲的就是“学”和“习”的关系,讲究“三分学,七分习”。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这个原则也适用。学到的知识只有能用得上,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学以致用”是孔子提倡学习的根源和出发点。
       切记:习>学,不要把书读死或死读书。
预设>生成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课堂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预设要有弹性,给“生成”留出空间。当学生发表精彩的观点时,当学生出现典型的错误时,当学生的思维冒出精彩的火花时,教师要恰当利用这些生成的资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教师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机智的方法,让其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
       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要以预设为主,以生成为辅。
欲>渔>鱼
       鱼:“授之以鱼”,即教给知识。
       渔:“授之以渔”,即教给方法。
       欲:“授之以欲”,即培养求知欲。
       兴趣>方法>知识,即:欲>渔>鱼。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讲授
       现代教学有个基本公式:自主学习重于小组讨论,小组讨论重于教师讲授。自主学习能解决的,就不要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要讲。要让学生逐步摆脱对小组、对教师的依赖。
       教师的讲授要尽量做到“三讲三不讲”。
备课>上课>作业>考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布置和检查学生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了解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考试是检查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环环紧扣,上一个环节是下一个环节的基础。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是追求教育公平,也是教育的最大效益。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管好每个班级,教师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有教无类,不选择适合教育的生源,而是在培养所有学生的教育上下功夫。
      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大方向、总要求,全面发展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使所有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并达到国家设置的课程评价标准。这是底线要求。
      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是按照人的八大智能类型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发展需求。引入多元评价,引导多元发展,使所有学生人尽其才、都能成才,以适应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应当确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