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299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仪之邦的尴尬

(2014-06-12 08:48:27)
标签:

礼仪之邦

礼貌

自由

规矩

分类: 家校共育

在中国,做人守规矩是要被人笑话的。有这样一个幽默:国内一个大学生骑自行车带着女朋友来到十字路口,见是红灯,就停下来等候。回去以后,女朋友提出和他分手。大学生问为什么。女朋友说,你连个红灯都不敢闯,你还能干什么?

后来,这个大学生出国留学,又谈了个外国女朋友,一次驾车带着女朋友来到十字路口,见左右无车也无交警,就一踩油门冲了过去。回去后,外国女朋友提出分手。大学生惊问为什么。外国女朋友说,你连红灯都敢闯,你什么坏事不敢干?!

在日常生活中,国人不守规矩已是见怪不怪的家常便饭。小到过马路闯红灯、随地吐痰、出口成“脏”、大声喧哗等等,中到拉关系、走后门、偷工减料、降低质量等等,大到钻法律空子、营私舞弊直至行贿受贿等等,本质上都是不守规矩的表现。

《精细化管理》一书中有一个观点,说中国人的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差不多、凑凑胡,小聪明、投机取巧,很多都是小农经济、小农意识的遗传。

我们已经在周朝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当我们为古老文明自豪的同时,看看在西方一些国家专门用汉语写的“请勿随地吐痰”、“请勿高声喧哗”、“请勿践踏草坪”这些警示牌已经够让我们尴尬了,居然在东南亚的一个国家的某些景区,又赫然矗立起了“请中国人不要大声说话”、“请中国人不要乱丢东西”等标牌。

    再看看北京一所著名大学,高档的电子大屏幕旁边各悬挂着一块做工精致的牌匾,一边是“文明公约”,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吐痰”、“请不要大声喧哗”、“请将手机调至振动”、“请使用文明用语”……;一边是“文明用语”,上面写的是“请”、“您好”、“谢谢”、“对不起”、“请问,您找谁”……。看到这一幕,真是让人无语。

这些已经上了国内顶尖大学的天之骄子,他们竟然连最基本的做人的规矩都还不懂,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却在这样神圣的地方学习本应在幼儿园里就该学会的基本的做人礼仪。

香港小孩的一泡尿该浇醒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了,难道我们不该反思自身的问题所在?我们的家长还讲礼仪吗?孩子们还懂得多少礼仪?在学校高喊素质教育的同时,看看公交车上、公众场合学生的表现,校长、老师不觉得脸红吗?当礼仪都丢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还能叫“礼仪之邦”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