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阚兆成:能与家长正常沟通的孩子出不了大问题

(2013-07-04 09:57:19)
标签:

阚兆成文章

家长与孩子沟通

分类: 家长学校

 

一、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的危害

家长不能和孩子正常沟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孩子也失去了身边最好的老师,孩子有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只好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商量,虽然孩子之间也能互相帮助,出注意想办法,但是,他们毕竟年龄小,阅历浅,考虑不周全,往往导致不良的后果。孩子不能和父母亲正常沟通,他们有话只有找同学、朋友倾述,所以有些孩子上网聊天一聊聊到深夜,有些孩子到网吧长时间玩游戏,用来排解烦闷,时间一长,养成了对网吧的依赖,荒废了学业,有了烦心事没有倾述对象导致情绪不稳定、烦躁容易出现打架等暴力事件。

还有的家长长期不能和孩子沟通,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也管不了,越管越逆反,在极端失望的情况下,放弃了对孩子的管理,有的家长对孩子很是冷漠,孩子回家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由此他们故意延长在外的时间,放学不回家在外面流荡,有的成了游戏厅的常客,有的和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在他们的不良影响下,往往走向犯罪的道路。家长不能和孩子正常沟通,孩子在家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可能会走向企图,更谈不上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了。

总之,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疏远,徒然增加了很多的烦恼,家庭的幸福指数降低。没有了家长的肯定,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孩子还由此走向犯罪的道路。

、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产生的原因

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孩子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决定的。

1、家长不会倾听,孩子年龄小时,有事回家就和家长说个没完,有的家长不会倾听,孩子刚刚兴冲冲的回家,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告诉你,孩子的许多想法或做法肯定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当家长听到孩子不合适的想法或做法时,马上就把孩子的想法或做法全盘否定,甚至训斥孩子,有的家长还讽刺挖苦孩子,孩子的满腔热情被家长的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兴奋的表情被失望或愤怒所代替,久而久之,孩子有事不但不愿和家长说,造成了家长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而且还造成了孩子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2、交流的不平等,孩子和家长沟通时家长高高在上,孩子总是有受审查的感觉。例如:妈妈问孩子,今天和谁在一起回家的?孩子说:和明明一起回家的。妈妈马上训斥道:你怎么能和他在一起!以后不许和他在一起,听到了吗?孩子胆怯的答应了。这类家长,孩子是不愿意和他们沟通的。孩子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高高在上,孩子心理压力很大,为了避免家长的训斥,孩子在家长面前不敢说真话,养成说假话的坏习惯。

3、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是与孩子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发生的生理、心理、情感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恐慌。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发展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思想人格上都有独立的要求。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迅速成熟,智力发展迅猛活跃,情绪发展强烈多变,自我发展凸现高涨,情爱发展纯洁幼稚,个性发展可塑性强。但同时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导致了青春期的孩子半成熟、半幼稚、半服从、半逆反、半独立、半依赖、半闭锁、半开放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希望与家长沟通,但是同时又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很多事情应该自己面对和承担责任。

4、家长与孩子沟通中的误区或偏差导致沟通障碍。我们很多家长还没有学会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为什么这样说呢?许多家长的沟通内容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是唯我独尊的;许多家长的沟通方式不是以倾听和协商式进行,而是真主意假商量,虽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孩子根本就没有选择权;许多家长沟通的目的不是在关注孩子的成长,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孩子。

我们家长在与青春期孩子中使用的句式和语言让孩子觉得不是在沟通,而是在责怪或骂人。如沟通中喜欢猜孩子的心事:看你这个样子,肯定考砸了。喜欢猜孩子的感觉你一定是懒了,才不想做功课。喜欢给孩子贴标签:你真是够笨,这样的成绩也考得出来!有时还妄下论断、或用命令语气劝告

沟通中的句式往往也非常自我,如我认为我觉得你我早知道你早知道你让我…”谨慎沟通中的语言也非常强势:如帮我把书读好;我怎么会养出你这么个笨蛋?看来是我前世欠你的。太自我的家长因为拒孩子与千里之外,孩子根本不愿与他们沟通。与强势自我的家长相反,有一些是讨好型的家长,他们与孩子的沟通时事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讨好型的家长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主见,也会失去与家长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家长和孩子实现正常沟通的对策与技巧

1、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不会倾听,因为大多数家长在小时候没有被他们的家长倾听过,所以做家长了也不会去倾听孩子,这就是不会倾听的主要原因,我们喜欢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毕竟不是昨天的我们。

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有话给家长交流时,无论孩子的想法或做法是否正确,都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如果在交流过程中,能表扬孩子的想法或做法就更好了,如:孩子你真聪明你的想法真好你真能干你真有思想你真的很棒等等,等孩子兴冲冲的把话说完,家长在表扬鼓励的同时,再指出孩子想法或做法不成熟不正确的地方,孩子容易接受。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平等地探讨一下孩子和家长意见不一样的方面,可能效果会更好。家长尽量多的使用如下语言效果会更好:你的看法是…”你希望妈妈帮助你吗?我这样理解对吗?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等等,尽量用商量的口气和孩子交流。例如:郝阔同学,现在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都有和母亲谈论自己班级发生的事情习惯,并发表自己对每件事的看法,母亲有时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时母亲很欣赏孩子的观点,母子两个有说有笑,在无意间,不但亲密了母子关系,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促进了孩子的成长。

2、尊重,是沟通成功的秘密。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里的父母、老师、同学,而我们的家长总是把他们看成是长不大的孩子,事事都为他们安排妥当才安心,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难,事实孩子并非如他们期望的那样成长。

家长自己必须蹲下身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减缓孩子的心理压力,孩子和家长才能说实话,才能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例如:青青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家长反映孩子有说假话的习惯,老师和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后也发现青青的确好说假话,并且说假话时,脸不红心不跳,说的跟真的一样,有几次老师把青青的话都信以为真。老师调查后了解到,孩子说假话的原因是家长一手造成的,青青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想法或做法不符合家长的要求,就训斥孩子,并说孩子缺心眼,没有主见等,有一次,老师到青青家去家访,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就说了孩子的一大堆缺点,还特别强调孩子假话连篇,对家长没有一句实话,孩子站在一旁非常尴尬,一晚上低着头一句话没说。后来青青和老师相处时间长了,在和老师的一次长谈中青青流着眼泪说:老师我也不愿意说谎,有很多事我也是想说实话,遇到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的事情时告诉父母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但是怕父母训斥我,有时不但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帮助,还要听他们埋怨,看他们的脸色,所以一有事爸爸妈妈一问,我就禁不住说假话。鉴于此,老师多次家访,认真做了家长的工作,指出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当着外人的面老是强调孩子的缺点,特别是说假话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反感。经过老师的努力,家长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了很多,有问题能和孩子商量着解决,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庭和谐幸福,孩子健康成长。

由此可见,家长不能和孩子正常沟通,甚至沟通过程中假话连篇是家长逼出来的。家长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改变自己。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学着去理解孩子,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就能改变目前的现状。

3、帮助孩子理清心中千千心结。子进入了青春期会有更多的烦心事,事情一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解决,家长如果能够帮助孩子理清千千心结,孩子肯定非常乐意与你们沟通,如果你帮他们越理越乱,孩子就不会有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愿望。

有一天,心理咨询师来了一位特殊的高二女孩,她的父亲说女儿现在与母亲基本不说话,与他沟通也很勉强,女儿的房间就在父母房间隔壁,但是与父亲沟通却是通过手机短信息进行。她坐在我面前时,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她慢慢翻开一本笔记本,一个个问题都展现在我的眼前,写了满满三页纸。她说就是这些问题,每天缠绕着她,她觉得做人怎么这么难啊!父母亲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更谈不上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她不想与他们交流。

4、适度地与孩子沟通一些禁忌的话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对本市5所学校1700名初高中学生开展了一项青春期调查。近六成中学生对异性亲密交往表示顺其自然,这一比例在高中女生中达到89.32%,其中不少已经发生了性行为。青春期异性吸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生理上情感上需求、摆脱孤独感压抑感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满足攀比心理、满足好奇心理。

其实有63%的学生希望有课堂教育让他们了解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并且在教育中不要犹抱琵琶半遮脸,说一半留一半,让孩子在探索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家长应该与恋爱中或即将步入恋爱中的孩子讲明这样的道理:相爱很美好,相爱有责任。如果把这份感情与相应的责任之间的关心让孩子搞懂了,相信孩子会理智对待的。

5、走进心里看孩子的大事情。天心理咨询室里走进一个流泪不止的女孩,我看着很心疼。咨询后才知道,女孩的同桌男生经常说她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真好最近她考试连续失误,竞赛的机会、保送的机会就因为连续的考试失误而告吹。家长认为男孩这句话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理他就是了,但是女孩就是不能解脱,那句话每时每刻刺痛着她的心,觉得压力很大。

我们成人认为的小事往往是青春期孩子不能释怀的大事,特别是同伴之间的看法,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心里特别在乎。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好这些大事,想办法让他们走出来。家长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体会,这样才能够找到沟通的语言。

6、从心灵出发才能到达心灵深处。通的前提是要放下对与错,家长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围,孩子就会愿意沟通。沟通时必须付出真心和真情,人与人交流,惟有真情才能让人感动,与孩子交流也不例外。

7、沟通不能拿孩子与别人比。们的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我们的出发点可能想通过比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比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丧失了孩子的自信性和自尊性。

与步入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具体办法: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