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考题:孔子和老子打架你帮谁?

(2013-03-16 06:35:55)
标签:

孔子与老子打架你帮谁

教育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据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刻就懵了。帮助老子打孔子?不对。帮助孔子打老子?也不对。什么也不答,更不对。真让人左右为难,一头雾水。

这道题出得确实有点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先哲。孔子主张积极入世,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孔子讲究进取,老子讲究避让;孔子讲在顺境中怎么做,老子讲在逆境中怎么活。他们的基本主张虽然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但他们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对中国的哲学研究和思想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帮助任何一方去打架,都于情不忍,于理不通。

再说,老子和孔子,为什么要打架呢?论年龄,孔子出生在公元前479年,老子出生在公元前500年,两人相差20多岁。论住地,孔子是鲁国人,老子是楚国人,两个人相距几千里,一辈子可能连面都没有见过。论工作,孔子在自己的家里办学,老子在国家的图书馆里管书。不在一起评职称,也不在一起搞课题。而且他们的主要著作,都是发表于去世之后。没有利益之争,也没有观点碰撞。难以想象,孔子会带着一群人,千里迢迢去找老子打架。消极避世的老子,更不会挽起袖子,要与孔子争个高低。

儒道互补深刻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心态。在朝与在野,穷与达,出山与归隐、跻身庙堂与退处林泉,处境不同,思想倾向、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儒道两家提供的立身处事之道,恰好可以适应这种精神调剂的需要,形成不同境遇中的心理支撑。儒家游方之内是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是出世,两种倾向彼此对立,在一个人心中又相互补充,这种力的平衡,使得中国人对入世与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看看名人怎么答,谁也不帮,避开打架说文化

记者昨日也把这个问题出给几位文化名人,让他们来回答,没想到几位不约而同地避开了”这个关键词。

河南大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这样回答:如果是我,我中立。我不可能帮哪一方,我不能用儒家否定道家。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古代先哲,都对中国古代思想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两位的基本主张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孔子主张积极入世,老子主张消极避世,两人观点相差很大,孔子讲究进取,老子讲究避让,一个讲顺境中怎么做,一个讲在逆境中怎么活。这个题要求中学生对孔子代表的先秦儒家和老子代表的道家都有所了解,它传达了一个信号,高中学生要对古代文化重要学派有所了解。

王立群认为,要回答这道题,得先明白题面的意思,打架只是一个借用的意思,指理论观点的交锋,大家批评题目引导学生进入二元思维,有一定道理,因为”的设问,强迫学生站在某一方,关键在于回答者本身,头脑要清楚。

作家李春平略带狡猾地说:我可能谁都不会帮。看他们打架的过程一定很好玩,也能够让我获得一些智慧。因为他们都是圣人,是智者。如果打架,也是一种智慧的PK,因为老子崇尚,道为万物之源,知道事物相生相克的道理,主张清静无为,他不会把孔子怎么样的;而孔子呢?他虽说习过武,但他崇尚仁,仁者爱人,讲究和为贵,他会以仁爱之心对待老子,放他一条生路。

李春平认为,这道题有多种答法,关键在于考生对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了解多少,但不能拘泥于打架本身,而要从他们的哲学思想出发,去解读打架二字。

作家方英文接到题目后,笑称:我帮孔子,因为孔子弱,老子会打太极拳,但这只是开玩笑他认为这道题是引导学生把握中国人文化性格的基本元素,因此最聪明的回答方法应该是儒道互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