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是大人培养出来的
(2012-04-11 10:46:09)
标签:
孩子自私教育 |
分类: 家校共育 |
对待孩子的自私行为不能简单或是强迫他不自私,简单粗暴的办法于事无补。对待气量小的幼儿最好的办法是大人的榜样。大人要以自己对人宽厚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幼儿。例如过新年了,家长将精美的贺年片送给孩子的好朋友,幼儿园为小伙伴过生日时,让孩子带点好吃的去祝贺。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与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机会,例如,中秋节与同伴分吃月饼,同伴到家里来玩,让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图书、糖果等给同伴分享。当发现孩子不肯将心爱的东西给别人时,要引导幼儿去体验别人的心情,例如正当孩子得到爱吃的东西时,却来了小客人,有的孩子就千方百计想把东西藏起来或是马上吃掉。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家长就应帮助他分析:“如果客人也这样对待宝宝,宝宝将会怎么想”。如果孩子有了新玩具不肯给别人玩时,家长要讲一讲小伙伴多么想玩玩这个有趣的玩具呀,从而使他产生同情心而关心别人。有的孩子比较爱惜物品,怕给别人玩了,东西要坏掉,那么就要求孩子把怎样爱护和玩的方法教给同伴,这样孩子就不会担心由于东西借给别人而坏掉了。
当然,对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儿童,家长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发现孩子问题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机,处于此年龄的孩子可教育性强,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您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偶尔的“旧病复发”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长坚持就一定能纠正过来。
2、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3、引导孩子懂得体谅他人。家长可以有意制造一些挫折,即碰钉子的机会,适时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