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妙语)
(2010-06-03 16:42:56)
标签:
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教育 |
分类: 经验.评价 |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5.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6.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
7.
8.
第一章 乡村中学
点睛妙语:
1、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2、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3、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她们并不是小孩子。
4、我们这应该反思了,也许你并没有把学生看透,可他们却把你看透了。
5、学生渴望的不是偏爱,而是公平、公正;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会给他留下永远不能消除的阴影,甚至在他的同学中,他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6、 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7、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会,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8、教育有时候就这样奇怪:我们费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遗忘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终身受益。每一位善于思考的教师,都因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9、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10、 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
11、 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12.
这一章介绍了李希贵从教师走上高密四中校长岗位的历程,记录了李希贵语文教学思想、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形成过程。《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李希贵看到的第一本真正的教育学著作。我也曾经看过,却忘个一塌糊涂。现在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却给我无限的启迪。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给了我无限的力量。
第三章高密教育
点睛妙语:
1、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2、 考试,是芝麻是西瓜,是一个很大的西瓜。
3、 如果把考试紧紧定位在评定优劣上,考试就必然成为一个教育的怪胎。
4、 1998年提出“发挥高中龙头作用,一种靠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初中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
5、 全市初二的学生,每年将有一周的时间积极地参加活动。
6、 权力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拔出鞘。
7、 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行政命令是靠不住的。
本章介绍了李希贵老师担任高密市教委主任的三年里所做的事情。他用“考试”指挥一台交响乐,推进素质教育从高中抓起,用故事传播教育思想,造就一批“教育人物”,扬起教育督导的“尚方宝剑”,得到当地政府,柳斌、李连宁等专家的肯定。
第四章 强市之梦
点睛妙语:
1、 面对挑战,我相信,只要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好,路,自然也就有了。
2、 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干好!
3、 还没有统一的思想,宁愿放下不做。
4、 有效的管理一定是最简单的。对学校评估的指标越细,反而越不准确。
5、 管理应当借鉴“裁缝”的做法:根据身材,订做衣服。
6、想起了农民种地,他们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意义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颗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
7、 看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习,比怎样学习、学习什么更重要。
8、 什么时候孩子们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9、 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10、 改到深处是制度。
结语 人生感言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重要。
有所不为有所为。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
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起点上的终点思考。
把成功设计成一种危机。
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还有: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