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超市花店里的阿巴桑
这些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超市的什么感兴趣呢?来看看下面孩子们自己撰写的观察与采访提纲:
1:观察内容:
超市里面有什么;超市外面有什么;店员的服装;客人量。
2:提问内容:
今天超市的推荐促销商品是什么?
今天到现在为止接待的客人人数是多少?
今天卖得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认真做采访笔记的孩子们
对于孩子们这类生活课的实践安排,学校所提出的要求是:“以‘为什么?’为目标,自主探索,相互认可,相互提高。”
而这个“为什么”,包括三个阶段:
1:寻找“为什么”:从自己所生活的地域,环境和信息中,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中寻找“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培养孩子们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探索“为什么”:从每一个人自己的观察,调查,了解中,培养对于事物的热情与关心,以及更深刻地进行求索的姿态;
3:提炼“为什么”:与其他人进行意见交换的时候,在执着于自身思考的同时,积极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提升思考的高度与广度。
而同样是“生活课”,按年级不同会有不同要求:
一年级:培养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关心,培养对动物的慈爱以及对于自然的爱护之心;
二年级:到学校附近的街道,商店去考察并实地采访,并互相交流总结,了解和认识自己所生活学习的区域;
三年级:分6个小组进行地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己生活学习的地域都有什么建筑?有什么道路和土地?各自绘图并撰写调查报告,在老师同学面前发表;
四年级:开始学习日文罗马字输入法,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与调查。调查课题:“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调查思考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五年级:制定“旅游企画”:选定你想去的国家,然后了解这个国家的旅游景点,名胜推荐,以及他人的观点和评价等,最后动手制定一份总结性的“旅行手册”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宣传介绍;
六年级:学习和了解什么是“社会福利”?增强对“福利”的形象认识。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事前了解和学习本地的福利设施,然后去本地的福利院,高寿园等,与高龄者当面接触,通过实际认识提升对于社会福利的关心度,并思考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
上面的这些,是一所普通的日本公立小学的孩子们的生活课学习提要。日本人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方法,是否对我们也有所启发呢?我们的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会关注他人,关注世界,这对于我们的孩子立足于未来,是多么重要。(摘自唐辛子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