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认为我的做法就是素质教育

(2008-08-14 08:17:47)
标签:

素质教育

实践

分类: 阚侃教育
 

    虽然教课时间不算长,总算起来不足5年,但是所教的学科和年级却不算少,教过初中的化学、生物,高中的生物,师范的数学和作文,回过头来反思以下,我当时的做法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我的备课从来不应付。我的备课本分左右基本对等的两栏,左边是初次备课的教案,右边是后来多次备课的补充,每次讲课后都有改进的意见。个别教案多达几十页,有课前的设想,有课后的验证和思考,有平时看书、看报时相关内容的剪贴,还有经典习题和所教学生出过的错误。我的备课本很不整齐,各种颜色的笔迹,大小不一的剪贴,鼓鼓囊囊。可是,我上课基本上没带过几次教案。我的“教案”实际上是一个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是一个个课堂教学工程的施工图纸,既是教师教的方案,又是学生学的方案。
   课堂上多数时间学生做主。我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自学辅导法,载体是教学案,当时的教学案还比较简单,课上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学生训练的问题,必须掌握好的问题等几块内容。我的授课一般掌握在20分钟左右,有些简单课我直接放给学生自学,自己只是起一个发现问题、收集信息、个别点拨辅导、集中释疑、引导总结归纳的作用。
    课下不留任何练习或作业。我的教学生涯中最遗憾或者是最精彩的可能就是从来没布置过一次作业或练习,我告诉我学生,只要把45分钟用好了,上我的课用不着做作业。课堂上训练的量也不大。最近思考素质教育的问题,翻了翻以前的东西,教《细胞》一章内容时,书本内容不过十来页,结果我整理并用四通打字机打印出来的资料就达一百多页,这或许就是我不用布置课外作业的答案要点之一吧。
    我的自习一般都让给其他老师。有些老师很敬业,抢课特别是抢自习的现象很严重,我一周2节自习课,开始我上过几次,后来主科的老师经常向我借,我也没让他们还过,久而久之,我的自习课就让给他们了。这也是我求之不得的事。
    成绩最差的班一个学期能变成最好的。我曾代过初二两个班的课,接班时,最差一个班学科的平均分被最好的一个班拉了17分,另一个班也差了13分,一个学期下来,我教的最差的哪个班拉原来最好的班10分以上。学生愿意学并且会学习提高成绩并不是多难的一件事。这个班的班主任曾告诉我一件事,她说她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日记,全班除了2个同学外,其他的同学全部写的是他们的生物老师,她感到十分惊讶,但似乎也悟出了一些滋味。
    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揽全局一等奖。教育系统自下而上开展了“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五小活动,我的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注意了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我所教班的学生报送的作品包揽了矿务局几乎所有一等奖,从此,更加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学科竞赛奖几乎让我的学生全部包揽。参加工作第一年,没能教自己的专业,心里多少不是滋味,因这还找过分管校长,组里有三个华师大毕业的正值中年经验丰富的教师,结果我被安排教初三的化学,一、二班是位高级教师,三、四班由我来教,我可能因不拿备课本就上课,不布置作业,不上自习课,学校领导也有耳闻,隔三差五就有教导处主任、副主任甚至是副校长听我的课,我记得学到第四章《溶液》部分时,学校安排学科的特级教师出了套题,举行了一次所谓的竞赛,每个班出15名好学生,我教的两个班也没按要求来办,是让前两排的学生参加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因这事和我还发生了争执,他坚持派好学生参加,我坚持前两排参加,我说是我教的,考好考孬是我的事,最好他还是没拗过我(我认为学校是考我不是在考学生)。第二天,大红纸上公布了前15名的成绩,前13名都出在我教的两个班。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很大反响。领导对我放心了,同行也另眼相看,学生也更愿意上我的课了。
    中国煤炭报教师节专版头条介绍我的做法。从教的第三个年头,中国煤炭报教师节专版头条以《芳林新叶》为题介绍我教书育人的点滴做法,听说这是矿务局教育史上第一位上中国煤炭报的教师。
    我认为,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课程改革都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在符合规律的事上下工夫就是素质教育,在违背规律的事上下工夫就是伪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呼唤短工时高效率,呼唤轻负担高质量,呼唤全面协调发展,离开效率、质量、素养和升学谈素质教育等于自欺欺人,素质教育需要大批实践者,不需要高谈阔论、纸上谈兵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