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009-03-14 11:41:20)
标签:
饮食健康保健生活方式who自我保健万承奎中岛宏国康 |
分类: 健康管理 |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又称为“自我创造的危险”,主要是指那些不懂得养生、不懂得营养、不讲卫生、性格不健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吸烟、酗酒、吃盐过多、吃糖过多,喜欢吃肥肉,不喜欢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爱吃熏烤食物,吃霉变、腐败的食物,吃滚烫的食物,暴饮暴食,偏食、挑食,不爱运动,性格过于内向,过度急躁、忧郁、紧张,生活不规律,贪图舒服,滥用药物……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提出6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危险的行为因素,它们是:①吸烟;②酗酒;③营养不平衡;④运动不足;⑤应激能力下降;⑥交通事故。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卫生状况,向各国提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要求人们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学会健康地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影响健康和过早夭亡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来防止的,只要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死亡率可以减少50%”。我国卫生部前部长陈敏章在全国健康教育理论研讨会上指出:“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地担负起保护自己健康的责任,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就能得以提高。”又说:“有相当一部分疾病是可以通过转变行为或自我保健达到预防、控制或取得良好康复效果的。”
我国于1986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健康教育研究所,2000年又成立了疾病控制中心,同时卫生部门提出了建立良好卫生习惯的8条要求,即:①心胸豁达,情绪乐观;②劳逸结合,坚持锻炼;③生活规律,生活闲暇;④营养适当,防止肥胖;⑤不吸烟不酗酒;⑥家庭和谐,适应环境;⑦与人为善,自尊自重;⑧爱好清洁,注意安全。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若真正养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就会如中岛宏博士所讲,“死亡率就可减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