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金钱成为“感恩”唯一标准,中华民族恩情何以堪?
(2010-06-05 14:21:08)
标签:
校园感恩恩情家长六年级中国成都李诺言杂谈 |
分类: 诺言诺语 |
文/李诺言
成都机投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小学生们被要求每人交60元钱,除了筹备毕业典礼,这些钱还用来给学校和老师买礼物。这让不少家长为难,他们不知道这些钱该交还是不该交。而学校称这已实行了多年,是希望教会学生感恩。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笑,笑什么呢?笑的是学校太聪明了,不亏是中国民间的智囊机构,敛财也会以“感恩”的形式去收学生的钱,真不明白了这就是感恩吗?感恩无非是指自己发之内心的感谢之情,而学校这么做却是以“感恩”做为敛财的工具以此来收取每位毕业生六十元感恩费。
记的也是今年吧,曾也看见过学校收取感恩费的新闻报道,感恩在中国可以通过经济的形式来达到感谢之情,这也算是我国民间的一大特色吧,他们不知道什么“恩”也只能用通过金钱也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种现象并不是学校才有,学校也是被社会上这些丑陋的现象给感染了,也是迫不得以让学生感恩,只不过学校的这一做法似乎带有强迫意识的,要知道这些小学生都是被要求交六十元钱的,知道“被要求”这三字的人就不需要我多解释什么了。
自己上学的时候也被老师要求捐书捐钱的,每一次的捐款总会被老师们说的神乎奇然,难道他不知道学生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吗?不,他们知道,他们很清楚只要学生向家长要钱,家长肯定会给的,家长一听到学校要钱那更会给的,每次学校要什么钱的时候,家长第一个不反对,这已经成为了中国学校最大的特色,家长也知道那些钱有什么用,但学校太聪明了,他们会用各种手段去要钱,这也不得不佩服学校领导的想象力和敛财的手段是如何的高明了。
中国人对感恩基本上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在中国人的眼里有一条历来不变的法则,金钱可以完成人不能完成之事,做鬼神不敢做之事。更不用说是用金钱去感恩了,成都一这学校的做法,我不明白领导是怎样想的,竟然叫每位毕业生交六十元感恩费,还冠冕堂皇的说这些钱将用着给老师买礼物等,我实在不明白了学校缺钱了吗?给老师买点礼物还用的着学生们拿钱吗?若大的学校没钱鬼才相信,特别是中国的学校,他们会没钱吗?
感恩应该是属于自愿的,这一点在很多国家的民众都清楚不过,可我们国家的民众却认为,只要你欠了我的,感谢一次也是应该的,再者学校和学生应该构成了消费协议的,学生给学校交钱老师负责给学生上课,老师和学校应该算是供应商而学生也只是消费者,可最近几年却出现了供应商找消费者索要感恩费的笑话,这种反客为主的做法,到现在也止也只有中国的学校敢这样做,可谁叫他们面临的是一群特别单纯的学生呢?要是我是那校长,肯定也会这样做的,这可是天赐良机的好事,假如不利用一下,那就不会有感恩费之说了。
我简单的算了一笔感恩费用,假如这个学校有六年级五个班,每班按照有五十学生计算,每人交六十感恩费,一个班就有三千,再用这三千乘以五结果就是一万五。假如成都每个小学都这样效仿,那每年的感恩费是比较客观的,最主要的是感恩这种东西是可以被传染的,今天是六年级,那明天就是五年级四年级,在中国你不能用世界逻辑来思维一切事物,只有你想不到而没有你做不到的,这就是中国最真实的现状,只要有钱赚。那感恩就无处不在。
感恩不能和金钱挂钩,这样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他们还处于成长期,假如什么事情都用金钱来衡量,那这群孩子的就会以为金钱是无所不能的,这会给家长增加一定的经济负担,孩子们在做错事后,第一想到的并不是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而是认为金钱可以解决这件错误的。此外,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有很多种途径,不仅限于金钱,学生们做出成绩,才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这也是老师最想看到的,老师们带这些学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这些孩子用金钱去感谢他们,只是希望他们在成绩上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才是所有老师的心愿,若老师们真以为感恩需要用金钱或者礼物才能表达真正的感恩,那我就真想问一句“你为师何以?”
2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