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数投资》有感

标签:
大数投资股票 |
分类: 书评 |
中国人民大学齐 东平副教授的这本书讲述了他的一整套投资方法——大数投资,以概率抽样方法选择少数必要数量的上市公司构建投资组合拟合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法。
在书的自序中,齐教授对大数投资的基本逻辑进行了总结:
1、
2、
3、
4、
5、
6、
7、
有很多人不敢或不屑投资股票市场,他们或多或少地对股市存在一些偏见,这些人应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4点,齐教授认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够为长期投资者创造外生价值,“新加入上市公司的股东购买新股份所支付的价格高于原有股份的净资产……新股份较高的净资产将部分无偿地确认为现有股东的权益。”这与一些传统观点相悖,很多投资者是非常痛恨上市公司“圈钱”的。
齐教授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喜爱还体现在具体的投资策略中。
在绝对胜算投资策略中,所给出的中小企业的估值数值高于大企业的估值数值,并不是出于中小企业股票更容易被市场推高,也不是由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高于大企业,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上市公司再融资所产生的外在价值远高于大型上市公司。[2]
齐教授的上述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以往,我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时采取定向增发方式总是感到不满,认为这种方式对中小投资者不公平。现在,我觉得只要公司的发展确实需要资金,而公司又能保证募集资金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效益,则定向增发也无不可。毕竟,公开增发失败的风险更大些,而一旦失败,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不过,我还是觉得花更高的价钱买中小企业的股票心中没谱,或许,要等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我才会接受齐教授这一观点在投资策略中的应用。
我感到困惑的是,按上述逻辑,大体来说,投资上市公司显然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为什么在齐教授的交易法则中将构建投资组合投入的资金占现有投资余额的比例上限边界定为2/3?我认为这个上限有过低之嫌。在投资中,仓位管理确实很重要,但一向以谨慎著称的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建议投资者持普通股的资金比率也只是不高于75%而已。
齐教授还整理出一张根据企业相关指标对投资价值进行评价的表格,为我们应用凯利公式提供了一个范本。
在刚看这本书时,我以为这是一本主要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书,专业投资者不会对拟合投资全部上市公司的方法感兴趣,而在书的自序中又有这样的话:
以概率抽样选择企业构建投资组合是根据概率抽样方法的客观性选择企业,并不要求投资人具备判断企业优劣的特殊能力,无论是谁只要按照概率抽样原理的具体方法选择企业都能达到大致相同的投资结果,普通投资人都能采用这一方法。[3]
但是,看到后来,我发现复杂性出来了。
表格中所列数据并不适于所有行业,使用时需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国际钢铁行业股票市盈率长期保持在10倍左右的水平,所以钢铁行业股票市盈率为10倍时,标准分值为及格水平,有投资价值的概率值为65%。[4]
统计这样的数据显然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了,而且,如果要求再高一点,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了。
我对书中的这段话感到极度困惑。
又如,甲、乙两家企业股票的市盈率相同,但甲企业股票的市净率较低,则应优先选择甲企业的股票投资[5]。
按给定的条件,甲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应该低于乙企业,这或可表明乙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强,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选择甲企业呢?这或许是作者的笔误?
由此想到我的新书《价值投资,从看懂财报开始》也曾辛辛苦苦地和责任编辑将全文校正过不只一遍,却仍然有不少错误,心情很是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