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看待企业中短期成长趋势(下)
(2011-12-26 09:56:45)
标签:
价值投资中短期成长股票 |
分类: 上市公司分析 |
2007年上市的公司中有7家银行,这样我们可以剔除行业不同造成的差异,来看一下有什么特点。
表4:2007年上市的银行3年平均增长率变化
单位:亿元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首发上市日期 |
净利润 |
3年平均增长(2007) |
3年平均增长(2010) |
年均增速增长百分点 |
||
2004年 |
2007年 |
2010年 |
||||||
601328.SH |
交通银行 |
2007-05-15 |
11.98 |
205.13 |
390.42 |
158% |
24% |
-134% |
601166.SH |
兴业银行 |
2007-02-05 |
17.66 |
85.86 |
185.21 |
69% |
29% |
-40% |
601009.SH |
南京银行 |
2007-07-19 |
2.18 |
9.09 |
23.11 |
61% |
36% |
-25% |
601998.SH |
中信银行 |
2007-04-27 |
24.50 |
82.90 |
215.09 |
50% |
37% |
-13% |
601169.SH |
北京银行 |
2007-09-19 |
13.84 |
33.48 |
68.03 |
34% |
27% |
-8% |
002142.SZ |
宁波银行 |
2007-07-19 |
4.38 |
9.51 |
23.22 |
29% |
35% |
5% |
601939.SH |
建设银行 |
2007-09-25 |
490.42 |
690.53 |
1,348.44 |
12% |
25% |
13% |
从表4可以发现,2007年的3年平均增长率越高,2010年时3年平均增长率就下滑得越多。在这里,按历史上的中短期增长率来预测未来简直就成了笑话。
人们往往认为强者恒强,因此对过去成长很快的企业也寄予了极高的预期,然而即使是最优秀的企业也不可能一直高速成长下去。巴菲特曾这样说:
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高增长率必定自我毁灭。如果这种增长的基数小,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条铁律不一定奏效。但如果基数膨胀,那么聚会就将结束:高增长率最终会压扁它自己的支撑点。
卡尔·塞根生动地形容了这一现象,他说的是细菌繁殖,假设细菌每15分钟分裂一次繁殖后代。塞根说:“这意味着每小时翻四番,每天翻96番。尽管一颗细菌的体重仅有大约1克的一万亿分之一,但经过一天疯狂的无性繁殖后,它们的后裔将像一座大山那样重……两天之内,它们就会比太阳还重——要不了多久,宇宙中的万物都将由细菌构成。”不必杞人忧天,塞根说,总有某种障碍会阻止这种指数式的增长。“这种障碍可能是从食物中飞出的小虫,或是它们之间相互毒杀,或是它们羞于在大庭广众下繁殖。”
表4中的现象还让我想起了“均值回归”——指当一种现象较大幅度偏离其历史平均水平的时候,其以后的发展会向历史平均水平趋近。如果偏离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未来发展趋势是降低;如果偏离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未来趋势是升高。
姜国华先生在《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一书中指出:
企业的盈利能力,即使排除掉了应计盈余、稳健性等影响因素,仍具有显著的均值回转特征。
企业盈利能力的均值回转特征很早以前就被经济学家注意到。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eorge Stigler 就写到:“在经济学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比这个理论更重要:在竞争环境中,各个行业的投资回报向一样的水平趋同。”
姜国华、岳衡、牛建军(2007)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均值回转特征……从这些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均值回转特征。
那么,一家上市公司未来几年会延续以往的高速成长趋势还是步入均值回归?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至少,我们难以简单地从过去几年的历史数据中得到答案。格雷厄姆早就深知这一点,他说:“证券分析无可避免地会涉及企业未来成长率的预测。读者不可误以为这类预测具有高可信度,也不可误以为未来的价格将随着预测的实现、超过或不足而相应起舞。”
此外,如果按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格雷厄姆主张参考的历史数据要多一些,“我们还必须假定,该企业过去7年盈余的相对成长率,在未来7年将维持不变。”因此,我们对3年平均增长率这样的中短期成长趋势尤其要谨慎对待。